为文思以冢葬,对客宁将砚焚。
当年必无钟子,后世定有扬云。

【注释】

庚寅:指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当时张九龄在朝中任丞相。

冢葬:指为文思而牺牲,即殉葬。

钟子:指钟离意。《后汉书》有传。钟离意为东汉光武帝时人,曾任谏议大夫,因直言被贬。

扬云:即扬雄。扬雄是西汉人,曾官至大夫、给事中,因上疏劝谏汉成帝不要宠幸赵飞燕,结果被杀。

【赏析】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诗的前两句说:“为文思以冢葬,对客宁将砚焚。”意思是说,为了文章的写作,竟甘愿为它殉葬,对着客人竟要把砚台也烧掉。“冢葬”是说为文章殉葬,这是古代文人的通病。张九龄在诗中表示了这种态度,可见他是多么重视文章。

“当年必无钟子,后世定有扬云。”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年一定不会有像我这样的殉文者,但以后一定有扬雄那样的殉文者。“钟子”是指钟离意。他是东汉光武帝时的大臣,因上书劝谏皇帝不要宠幸外戚而被贬谪。这里作者自比钟离意,表明了自己对文章的珍视和对权势的鄙弃。“扬云”,指扬雄,他曾为汉朝大司马王根的属吏,因犯颜极谏,得罪了王根,被王根免职。后来王根又召他回京,扬雄不肯接受,于是被关入狱,终于自杀。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权势的蔑视与对文章的价值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政治主张的决心。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文章的极端重视,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朝廷政治上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