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斯鼓缶,吹埙必和篪。
同调定见怜,一心不相离。
古人重久要,隙末非所宜。
谷风思小怨,大德反弃遗。
新交不如故,君子当三思。
请看苏子卿,岂绝李骞期。

杂诗二十首·其十三(壬午年)

有酒斯鼓缶,吹埙必和篪。同调定见怜,一心不相离。古人重久要,隙末非所宜。谷风思小怨,大德反弃遗。新交不如故,君子当三思。请看苏子卿,岂绝李骞期。

此诗为杜甫在壬午年所作杂诗之二十三。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全诗情感深沉而内敛,语言质朴却富有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词及翻译的逐句解释:

  1. 有酒斯鼓缶:有了美酒,就应当用瓦器来敲击,发出悦耳的声音,以表达喜悦之情。
  2. 吹埙必和篪:“吹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由两个竹制或陶制的管组成,“和篪”则是将这两个管子一起吹奏,发出和谐的声音。这里的“和”字表明了音乐的和谐之美。
  3. 同调定见怜:如果两人志趣相投或情感相通,则必然被对方所欣赏和珍视。
  4. 一心不相离:心意相通的人不会彼此分离,他们的心灵会永远相连。
  5. 古人重久要:古时候的人们非常重视长久的关系,认为短暂的相聚不如长久的友谊更加珍贵。
  6. 隙末非所宜:不应该因为小事而产生间隙,因为小矛盾可能会引发大的冲突。
  7. 谷风思小怨:诗人在秋天的寒风中思念着生活中的小烦恼和不满。
  8. 大德反弃遗:真正的高尚品德反而容易被人遗忘和抛弃。
  9. 新交不如故:新朋友可能不如老朋友那样可靠和值得信任。
  10. 君子当三思:君子在做决定时应再三思考,以免后悔。
  11. 请看苏子卿:苏武被匈奴流放多年后得以回归,这是一个忠诚和坚持的故事。
  12. 岂绝李骞期:李陵虽然投降了敌人,但最终也回到了汉朝,这是忠诚和牺牲的故事。

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