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各有经,翻译满禅闼。
山花木叶文,繁重苦难括。
自从达磨来,一苇当津筏。
聪明主妙悟,指授在呵喝。
不读一字书,猊坐立可夺。
奈何君子儒,语录效缁褐。
读古喻玩物,斯言太拘阂。
圣人述六艺,反正乱可拨。
岂惟身独善,言动必迂阔。
张口云雾中,昏曀何由豁。
庶几经济才,寇虐乃能遏。
【注释】
①壬午:指宋神宗熙宁七年。
②禅闼:佛寺中的门。
③经:这里比喻佛教经典,“千佛各有经”是说佛教的经典很多、繁复,如同千佛各有其教法一样。
④文:字句,文章。
⑤津筏:渡船。
⑥主妙悟:领悟佛家深奥的道理。
⑦呵喝:用严厉的声调训斥人。
⑧猊坐立:象坐在山中,虎蹲在石上。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⑨缁褐:黑色的衣服,借指僧侣。
⑩六艺:古代儒家教育内容有六类,即礼、乐、射、御、书、数。
⑪寇虐:指盗贼、强盗、暴虐之徒。
⑫迂阔:迂腐而不切实际。
⑬张口云雾中:比喻说话含糊不清,让人难以理解。
⑭经济才:治国安邦的能力。
⑮寇虐:盗贼、强盗、暴虐之徒。
【赏析】
本诗作于熙宁年间。作者通过描写禅宗僧人的言谈和行为,讽刺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一些读书人的空疏无谓和虚伪。全诗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语言通俗易懂。
第一首写佛家讲经说法,强调其教义之丰富;第二首写达磨(菩提祖师)来后,佛教思想更加精深;第三首写佛家的学说与世俗不同,难以理解;第四首写佛教徒不识字却能讲经说法,讥讽那些不懂道理却喜欢装模作样的人;第五首写儒生们只会讲些语录,却不懂得怎样治理国家;第六首写圣人阐述六艺,可以匡正世道;第七首写佛教的教义深邃,不是一般人能够完全领会的;第八首写佛教徒不讲仁义道德,只知道诵经念佛;第九首写那些读书人,他们读古书是为了玩物丧志;第十一首写圣人的教诲,如果脱离实际,就会变得迂腐;第十二首写和尚们张口云天高,闭口云山远,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多么阴暗啊!最后一首都在批评那些空谈佛理、不关心国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