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一登坛,风云色寥阔。
囊沙齐遂破,立帜赵斯拔。
羽也纵英雄,气尽岂得活。
大统归赤帝,鸿沟因罢割。
何哉云梦游,一旦真王夺。
始焉将百万,目中无布越。
既与哙等伍,国士已羞杀。
宁知论元功,后乃及虫达。
杂诗二十首其一(壬午)是清代诗人朱彝尊所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绘淮阴的风云变色、囊沙破立、羽也纵英雄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末路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淮阴一登坛:指代淮阴侯韩信的崛起与被废,象征着英雄的兴衰更替。
风云色寥阔:形容当时的形势广阔而多变,预示着重大的变动即将到来。
囊沙齐遂破:比喻韩信最终被刘邦所杀,象征英雄的悲剧收场。
立帜赵斯拔:暗示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胜利,但随后却失败身亡。
羽也纵英雄:感叹英雄虽英勇,但最终难逃命运的捉弄。
大统归赤帝:象征汉朝的统一和强大,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鸿沟因罢割:指鸿沟两岸的分界线,象征历史上的疆界划分和领土分割。
何哉云梦游:表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与感慨。
一旦真王夺:暗示历史变迁无常,真正的王者往往在瞬间易主。
始焉将百万:形容战争初期的壮观场景,强调兵力之多。
目中无布越:意味着在战争中无视对手的力量,表现出一种豪迈或轻视的态度。
既与哙等伍:表示自己已经加入某种势力或团体。
国士已羞杀:表达了对于忠诚之士的失望或哀叹,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人物。
宁知论元功:表示对那些功勋显赫之人的遗憾或不解。
后乃及虫达:可能暗指后来者未能超越前人,或者有讽刺意味。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朱彝尊此诗的情感色彩和社会背景。朱彝尊作为明末清初的文人,其诗歌常常带有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朱彝尊不仅展现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兴亡、英雄末路的深刻关注。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朱彝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他的诗作往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使读者能够在品味之余引发深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朱彝尊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