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书诠洞天,青霞居第八。
流传负薪翁,披榛入坱圠。
中有两青童,棋声暗相戛。
俄惊斧柯烂,逝节等奔鹘。
此事知有无,特书在琳扎。
我来太末墟,十月方纳秸。
晓出通仙门,缘溪碎石滑。
拂林风骚骚,鸣碓水㳐㳐。
明府政不烦,广文俗能拔。
于焉齐唤渡,次第柅车辖。
飞梁忽在望,相视笑且呾。
灵境兹最奇,造物亦太黠。
疑经百虫焚,或受五丁揠。
连蜷虹霓偃,垢腻神鬼刮。
倾崖穿一线,断塔盘秃鬝。
丹枫露已雕,瑶草霜未杀。
剜苔读遗碑,汲井恣拭刷。
昔贤斗茶地,昧者莫之察。
日斜洗行厨,得食鸟嘎嘎。
徘徊双松阴,惆怅别香刹。

冬日同鹿明府、钱广文游烂柯山二十韵(壬申)

道书诠洞天,青霞居第八。

流传负薪翁,披榛入坱圠。

中有两青童,棋声暗相戛。

俄惊斧柯烂,逝节等奔鹘。

此诗的译文为:

《道书》诠释了洞天福地的秘密,青霞居是其中第八个。

传说中,有位背着柴火的老人进入了茂密的森林。

在树林深处,出现了两个小童,他们正下棋,棋声清脆。

突然听到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原来斧头砍到了一棵大树上。

这棵树已经没有了生机,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而斧头却像一只猛禽一样追逐着它。

这种生死轮回的现象让人明白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烂柯山时所作。烂柯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山上风景秀丽,古木参天,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作者在这里游览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无常。

“道书诠洞天,青霞居第八”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道书》中,洞天的奥秘被诠释出来,而青霞居则是其中的第八个地方。这里的“洞天”指的是道教中的一种理想境地,是一种超越尘世的神秘空间。青霞居则是具体指代一个地方,这里可能是一座庙宇或是一座山峰。

“流传负薪翁,披榛入坱圠”这两句诗描述了一位背负柴火的老者进入茂密的森林。这里的“负薪翁”指的是那些为了生计而劳作的人们,他们背起柴火,走进森林,寻找生活的出路。而“披榛入坱圠”则描绘了他们在森林中的艰苦生活。这里的“披榛”意味着穿行在密集的灌木丛中,而“坱圠”则是指高大茂密的树木。

“中有两青童,棋声暗相戛。”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位年轻的小道士正在下棋的场景。这里的“青童”指的是年轻道士的称呼,而“棋声暗相戛”则意味着他们下棋时声音很小,只能隐约听到棋子碰撞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描述两位小道士下棋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俄惊斧柯烂,逝节等奔鹘。”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突然间,斧头的砍伐声响起,原来是斧头砍到了一棵大树上。而随着斧头落下,树枝纷纷倒下,如同一群鸟儿飞向远方。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斧头砍伐和鸟儿飞走的情景,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如“丹枫露已雕,瑶草霜未杀”这两句诗描绘了丹枫树经过露水的滋润变得更加美丽,而瑶草则在霜冻中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烂柯山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昔贤斗茶地,昧者莫之察。”这两句诗则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这里曾是一些贤人斗茶的地方,但如今却很少有人能够察觉到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过于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烂柯山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以及作者自己的感慨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叙述。它不仅展现了烂柯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化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