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取微径,栗杖叩精庐。
病叶脱鸭脚,斜门束林箊。
秋尽涧泉涸,㕉窟徙潜狙。
溪桥凡屡渡,径草多未除。
西上天开岩,纵观石壁书。
大江流舄下,日午风舒舒。
急桨撶卢舟,有若逆水鱼。
不知跻绝顶,苍茫复何如。

【注释】秋杪:秋末。舍弟从子游摄山:舍弟和从子游历过摄山。是夕:这一天晚上。包、曹:作者的朋友。适至际晓(jīxiǎo):早晨刚到傍晚。际:傍晚时分。周览(liào)山曲:在山上环顾。信宿(xìn jiǔ):住宿一晚。行看子各纪以诗:请你们写诗来记述这次游历的情景。予得四首:(作者)我得到四首诗。其三:(作者)这是第三首诗。辛酉:指代诗人自己作诗的年月,即康熙二十四年。

【赏析】

此诗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摄山的情景。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前六句先叙述了游山的经过,后六句则写第二天早晨返回时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说清晨起床,取了一条小路,拄着拐杖叩响精庐的门。“凌晨”二字点明时间。“微径”表明道路幽深僻静。“栗杖”,即用粗大而坚硬的树木做的手杖,用来支持身体。“叩”,敲击。“精庐”,是道士修行的地方。这句意思是早晨起床,拄着粗大的树棍敲门。

以下五句写登山观景,景物变化多端,有动有静。“病叶脱鸭脚,斜门束林箊。”树叶枯落,就像鸭子的脚被抽掉了一样,斜门像树林里的柴火堆一样。“病叶脱”,是形容树上的树叶已经枯黄凋零,就像鸟儿的脚脱落了那样。“斜门”,是指斜搭在树上的门,也就是门板斜放的样子。“束林箊”,是指用树枝将树林捆绑起来。“㕉窟”,是土洞的意思。“徙潜狙”,是移走树上的小鸟。“溪桥凡屡渡,径草多未除。”溪水旁的桥走过多次,路上的野草也长得很茂盛,没有清除掉。“溪桥”,是指山涧中的桥。“径草”,指小路上生长的草。“径草多未除”,是因为山路崎岖,难以清除杂草。

接下来八句写登临高岩,俯瞰群峰。“西上天开岩,纵观石壁书。”西边的天空中开起了高岩,放眼观看岩石壁上的刻文。“大江流舄下,日午风舒舒。”大江的流水奔流而下,太阳快要下山时,风吹得十分舒畅。“急桨”“卢舟”,都是指划船的动作。这里写小船逆流而行,好像鱼儿逆水而上一样。这句诗的意思是:船桨飞快地划动,小船在逆流上行驶。

最后两句写回程所见。“不知跻绝顶,苍茫复何如?”不知道登上了山峰之巅,那无边无际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这里的“跻”,是攀登之意。“苍茫”,是形容景色辽阔广大的样子。“复何如”,是问:又是怎样的呢?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明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