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公山水入奇怀,陆守频营绣佛斋。
白社风流今已尽,更谁说法上丹崖。

诗句如下:

澹公山水入奇怀,陆守频营绣佛斋。
白社风流今已尽,更谁说法上丹崖。

译文为:澹公的山水之美让人感到神奇,陆守频繁修建的绣佛斋也让人感叹其宏伟。然而,如今这种白社的风雅已经消失殆尽,还有谁能在上丹崖之上讲解佛法呢?

赏析如下:

此诗是朱彝尊创作的《岭外归舟杂诗十六首》之第十四首。全诗通过对山水和寺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风流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风气变化的关注。

首句“澹公山水入奇怀”,以“澹公”指代一位著名的文人或学者,他擅长山水画,他的山水之美令人赞叹不已。这里的“奇怀”指的是他对山水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能够通过山水展现出一种奇妙的境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学者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热爱。

第二句“陆守频营绣佛斋”,则是对另一位人物的描述。这里的“陆守”可能指的是一位地方官员,他为了追求自己的信仰,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去修建一座绣佛斋。这里的“频营”表示他修建的次数很多,而“绣佛斋”则是指那座精美的佛像寺庙。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位官员执着追求信仰的敬佩之情。

第三句“白社风流今已尽”,则是对一个时代或社会的感慨。这里的“白社”可能指的是一个曾经非常流行的文人雅集之地,而“风流今已尽”则表示这种风雅已经消失殆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当前社会风气变化的无奈。

最后一句“更谁说法上丹崖”,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担忧。这里的“丹崖”可能指的是一处高耸入云的山峰,而“说法”则表示传授知识、教诲后人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是否有人能够继续传承文化、教诲后人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和寺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风流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风气变化的关注。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