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郎归兴及秋风,拟学烟波笠泽翁。
不恋湖庄收紫茜,爱他千树洞庭红。
”`s
沈郎归兴及秋风,拟学烟波笠泽翁。
不恋湖庄收紫茜,爱他千树洞庭红。
赏析:
本诗为清代诗人朱彝尊所作《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六首其一》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洞庭湖的居住图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开篇“沈郎归兴及秋风,拟学烟波笠泽翁”描绘了一位归隐者在秋风中,准备效仿古人在烟波浩渺的湖泽生活的情景。这里的“烟波”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象征着宁静与深远,而“笠泽翁”则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意境。这样的画面,既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接下来的“不恋湖庄收紫茜,爱他千树洞庭红”进一步丰富了这种意境。虽然诗人选择了远离喧嚣的湖庄,但他并不厌倦。相反,他欣赏并喜爱那些在洞庭湖畔盛开的千树红花,这些红色的花朵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美的敏锐洞察,也展示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诗人的个人生活中,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气。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朱彝尊的《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六首其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和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