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莫鼕鼕画鼓频,披帷风定烛如银。
绣墩只许狸奴卧,辛苦妆台拢髻人。

注释:

遮莫:即使。鼕鼕(dǒng dǒng):形容鼓声急促、连续不断。披帷:打开帷幔。风定:风停。烛如银:蜡烛的火焰像银子一样明亮。绣墩:绣花的垫子。狸奴:猫。妆台:梳妆台。拢髻人:梳理头发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画图诗,以写景见长,借景抒情。诗人在描写画图中人物活动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首句“遮莫鼕鼕画鼓频”,意为尽管画室里鼓声咚咚,不绝于耳。这句看似描写场景,实际上暗含着对国事的忧虑之情。因为频繁的鼓声,意味着战乱频繁,国无宁日。

次句“披帷风定烛如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披帷即拉开帷幔,风定即风停了。烛如银则形容烛火明亮如同银色一般。这里的“风定”可能是指战争平息,和平到来,也可能指作者内心的平静。而“烛如银”则可能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国家能够像这烛火一样,光明照耀,国泰民安。

第三句“绣墩只许狸奴卧”,描绘了一幅宫廷生活的图景。绣墩是绣花的垫子,狸奴则是猫。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幅画中,只有这只猫可以躺在绣花的垫子上休息,其他人则不得其位。这里的“只许狸奴卧”可能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即某些人可以享受特权,而另一些则必须忍受艰苦。

第四句“辛苦妆台拢髻人”,则描绘了宫中女子梳妆的情景。妆台是梳妆用的桌子,拢髻人是给头发挽起发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幅画中,那些梳妆台旁的女子们正忙着给头发拢起发髻。这里的“辛苦”一词表达了她们的辛勤和劳累,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一角,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