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近在莲花幕,点笔题诗兴不孤。
暇日经过烦问讯,硬黄曾拓石经无。

【注释】:

(1)送吴入太原:指送吴地的人进入太原。

(2)三首:这里指第三首诗。

(3)丙寅:周邦彦《汴都赋》有“丙寅岁,余在京师”句。此处借指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 年)。

(4)莲花幕:指周邦彦的官邸名。

(5)点笔题诗:指周邦彦为吴地的人写诗。

(6)不孤:不为孤单。

(7)暇日:有空的日子。闲居无事之日。

(8)烦问讯:请多问好。

(9)硬黄:一种墨色。

(10)曾拓:曾经刻过。石经:刻在碑上的儒家经典文字。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送别吴地人入太原时所作。诗人以送行为题,但诗中并无多少惜别的哀伤情意,而是充满了友情和对友人前途的祝愿。

开头两句,写友人入太原后的情景。“周郎”,即周邦彦,词人的朋友。周邦彦曾于宣和七年(1125 年)由汴京(今河南开封)赴任太原,故称“周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周邦彦现在近在离京城不远的太原,你一到那里就可以挥笔题诗,不必为缺少知己而感到孤单了。这一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表达了词人的友好情谊。

词人便转到自己的方面来。“暇日”,指空闲的日子。“烦问讯”,意为劳烦你多问好。这两句的意思是:请你在空闲的时候替我问候一声。这两句既是写客套话,又是表关心。它说明词人和吴地人都盼望着友人的到来,希望他一路平安。

“硬黄曾拓石经无”,这是全诗最关键的一笔,也是全诗的高潮。“硬黄”,是一种墨色;“石经”,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是儒家经典的一部分。这两句的意思是指:你是否曾在硬黄的墨迹上刻过儒家的经典?“石经”二字,一语双关,既是实问,又含有深意,既表示了对朋友的殷切期望,又表明词人自己也曾刻过石经。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含蓄隽永,值得玩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