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馄饨小漉微盐,雪后垆头酒价廉。
听说河鲀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
【注释】
鸳鸯湖: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棹歌:船行中吟唱的诗歌。甲寅:即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冬从江浙一带回杭州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物和生活习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鸭馄饨小漉微盐,雪后垆头酒价廉。
听说河鲀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
【注释】
鸳鸯湖: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棹歌:船行中吟唱的诗歌。甲寅:即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冬从江浙一带回杭州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物和生活习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写作背景及题目要求的把握。 “泛舟经谷口,迢递入林端”,意思是说:乘着船儿经过谷口(山间小道),一直通向树林的边际。这里描写了诗人从谷口出发的情景,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孤村返照寒”,意思是说:在落日余晖下,一座孤零零的村庄,显得格外凄凉冷清。这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村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榴花赤玛瑙,竹色青琅玕”,意思是说:石榴花开
暝(丙戌) 暝投人外宿,桑柘蔼阴阴。 独树归禽少,平川隐雾深。 松篁初月上,钟磬夕阳沉。 渐觉微风起,寥寥山水音。 注释: - 暝:傍晚时分 - 投人外宿:在外面过夜 - 桑柘蔼阴阴:桑树和柘树的树荫笼罩着 - 独树归禽少:只有几只归鸟 - 平川隐雾深:平缓的河流上雾气弥漫 - 松篁:松树枝叶 - 初月上:月亮刚刚升起 - 钟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 - 夕阳沉:夕阳西下 - 渐觉微风起
【译文】 在东南方向,遥远的震泽,楼船曾经是荷戈的战士。 阳光下的霞光就像组练,恶浪像蛟鼍在奔跑。 横海将军号角响,临江节士歌声响。 重来此地已陈迹,叹息此经过。 【注释】 1. 泽国:指水乡泽地。2. 东南:方位词,这里泛指南方或水边的地方。3. 楼船:战船上的士兵。4. 荷戈:扛着兵器。5. 明霞:指阳光照耀下的云彩。6. 组练:古时军队演习时所用的布帛。7. 恶浪:凶险的波浪。8.
野外疏行迹,深林客到迟。 江湖殊后会,风雨惜前期。 秋草飞黄蝶,浮萍漾绿池。 南楼夜吹笛,寥落故园思。 【注释】 1. 野:野外,指乡村。 2. 疏:稀疏,指人迹罕至的地方。 3. 深林:幽静的树林。 4. 客:此处指诗人自己。 5. 风:指秋风。 6. 雨:指秋雨。 7. 期:约会。 8. 池:池塘。 9. 寥落:孤独、寂寞。 10. 故园:指自己的家乡。 【译文】 野外小路人迹稀
问讯裴公岛,春来几度游。 古墙修竹上,潭水落花浮。 烟雨无人境,山泉放鹤洲。 鸱夷今不见,往事问渔舟。 注释: 1. 问讯裴公岛:向裴公岛致以问候。 2. 春来几度游:春天来临了,我有多少次来这里游玩? 3. 古墙修竹上:古老的围墙旁长满了修长的竹子。 4. 潭水落花浮:清澈的潭水中飘着落花。 5. 烟雨无人境:雾气弥漫,人迹罕至的地方。 6. 山泉放鹤洲:山间流淌的泉水,在放鹤洲边。 7.
夏日闲居二首同范四 作 其一 【注释】 兰草罗含宅,蓬蒿仲蔚园。 桐阴初覆井,瓜蔓渐逾垣。 归鸟檐前树,斜阳岭上村。 无家昧生计,漂泊信乾坤。 【赏析】 《夏日闲居二首》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此诗是第二首。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闲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兰草罗含宅,蓬蒿仲蔚园。” “兰草”指的是兰花,一种清香四溢的植物,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曹三秀才、读书馨庵同吴大拜访馨庵时遇上雨留宿 注释:馨庵,地名。 赏析:此诗是诗人访友时遇雨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寂寞之感。 第2句: 译文:老朋友多是独居空门,你寄身于僧房 注释:空门,佛教用语,指僧人的住所;空门,佛教用语,指僧人的住所。 赏析:通过“故人多寂寞”这一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寺庙中孤独无依的感觉。 第3句: 译文:我看不到你,只能常常想念你
【注释】平林:平坦的树林。群山倚杖前:群山倚仗着诗人的手杖站立在前方。鸣磬:指寺钟声悠扬响起。扬帆:扬起船帆,泛舟江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即事所见所感。首句“一雨平林外,群山倚杖前”,写雨后景象,平林外、群山前,雨过天晴,景色宜人。颔联“蛙声浮岸草,鸟影度江天”,写雨后蛙声四起,鸟影横空,水天相接,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颈联“鸣磬上方寺,扬帆何处船”
晚(戊子) 白屋生寒早,苍烟向晚阴。 松门清磬远,枫岸夕阳深。 坐听农人语,多谙静者心。 荆扉犹未掩,倚杖数归禽。 注释: - 白屋生寒早:形容白屋(简朴的居所)在寒冷的早晨就感到冷意。 - 苍烟向晚阴:天色渐暗,烟雾朦胧,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 - 松门清磬远:松树之间传来清脆的磬声,显得悠远而宁静。 - 枫岸夕阳深:枫树旁的河岸上,夕阳西下,景色十分迷人。 - 坐听农人语:坐着聆听农民的谈话
注释: - 暑雨凉初过,高云薄未归。 - 泠泠山溜遍,淅淅野风微。 - 日气晴虹断,霞光白鸟飞。 - 农人乍相见,欢笑款柴扉。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夏日雨后的所见所感。首两句写天气变化,暑雨过后,天空中的云彩还未完全散去。接着四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清凉的山泉流淌在山谷中,细碎的野风吹拂着大地。最后两句描写农民们见面时的欢乐场景,他们欢笑着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 薹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注释:西水驿,地名。津鼓声,指船夫在岸边击鼓以警示其他船只的声音。薹心菜,一种嫩菜,形似心形的蔬菜。菜甲,即菜花,特指桃花里盛开的菜花。棹,是划桨的工具。棹入城,指划着船进入城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图景。首句“西水驿前津鼓声”,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和时间
鸳鸯湖棹歌·其十九 穆湖春色新,村中桑斧响初停。 溪上丛麻色渐青。 郡阁南风才几日,荷花开满镜香亭。 注释:穆湖是嘉兴南湖的美称,这里春天来临,桑树上的桑叶被砍下来,发出清脆的声音。溪上长着丛丛的麻,颜色逐渐变绿。郡阁楼上的南风吹了几天,荷花在镜香亭盛开。 赏析:诗的第一句描绘了穆湖春天的美景,阳光下,新的桑叶发出清脆的响声,预示着新生的到来。第二句则转入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诗句赏析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其三十五》鉴赏 1. 作者简介 - 朱彝尊:清代诗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 -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朱彝尊客居潞河(今北京郊区)龚佳育幕府,创作《鸳鸯湖棹歌》百首。 2. 诗歌原文 画眉墨是沈珪丸,水滴蟾蜍砚未干。 休恨图经山色少,与郎终日远峰看。 3. 词语解析 - 画眉墨:指沈珪制作的墨,因其形似画眉用的墨而得名。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赏析 在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之中,第14首《其十四(甲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嘉兴南湖的自然风光图。诗中“堤外湖光堤内池,露荷珠缀夜凉时”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堤内外不同的景色:堤外的湖光明媚、波光粼粼,而堤内的池塘则显得静谧而深邃。 诗人以“露荷珠缀夜凉时”来描绘夜晚时分荷叶上的露珠如同珍珠般闪烁,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美丽
诗句赏析: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注释与译文: - 穆湖: 又名穆溪,位于嘉兴东北。 - 莲叶: 指的是荷叶。 - 小于钱: 莲叶相比钱币小。 - 卧柳: 垂柳斜倚水面。 - 不碍船: 虽然有柳树,但并不影响船只通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穆湖的自然美景和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诗中的“穆湖莲叶小于钱”形象地描绘了荷叶之小,与钱钞相比
诗句原文: 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 侬家放鹤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 译文: 在穆湖的两侧,小舟轻轻划过,渔村与水波相映成趣,远处的水面上传来阵阵欢快的歌声。我自家的小船停在了放鹤洲前,夜晚时分,星光下真如寺的灯火格外明亮。 注释: - 蟹舍渔村:这里描述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有渔舍和渔船,展示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活状态。 - 菱花十里:菱花指的是菱花镜,也称为菱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