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公旧是建阳居,竹树清疏画不如。
讲席至今留未改,人情大抵好相于。
得观云谷山头水,恣读麻沙里下书。
此意残年仍莫遂,扁舟欲去转踌躇。

注释:

建阳(戊寅):即公元1238年,作者任建阳县令之时。

徽公旧是建阳居:徽公,指宋代理学家朱熹,他在福建建瓯居住,曾在这里讲学。

竹树清疏画不如:竹子树木的清疏,比不上画中的表现。

讲席至今留未改:朱熹讲学的场所至今仍然保留着。

人情大抵好相于:人们的性情大体上都是相似的。

得观云谷山头水:得以观赏到云谷山水美景。

恣读麻沙里下书:尽情阅读麻沙书院中的藏书。

此意残年仍莫遂:我的愿望在晚年时还没有实现。

扁舟欲去转踌躇:准备乘船离去却又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与期待。

“建阳”是指福建省的建瓯市,这里指的是作者任职的地方。“徽公”指的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他曾在福建建瓯居住并讲学,对当地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这里的“徽公”既指代朱熹,也暗喻了自己。

“竹树清疏画不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竹子树林的清新秀丽远胜于绘画,但在作者心中,这并不能与朱熹的教化相比肩。朱熹在建瓯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的教化之深影响深远。

接下来两句“讲席至今留未改,人情大抵好相于”,则是对朱熹教化影响的进一步描绘。“讲席”指的是讲堂,“留未改”表示朱熹讲学的理念和精神一直传承至今,未曾改变。“人情大抵好相于”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本质的认识——人们大抵都倾向于相互理解和帮助。

第三句“得观云谷山头水,恣读麻沙里下书”,则是诗人游览云谷山,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这里的“麻沙”指的是麻沙书院,是朱熹讲学之地。诗人在这里尽情地阅读书籍,感受知识的海洋。

最后两句“此意残年仍莫遂,扁舟欲去转踌躇”,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和迷茫。他希望能够在晚年完成自己的心愿,但现实的困难使得他不得不犹豫不定。这里的“扁舟”意味着诗人准备离开建瓯,而“转踌躇”则表达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教育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