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鲥鱼尺半肥,黄梅小雨水平矶。
无烦越网千丝结,早见燕山一骑飞。
翠釜鸣姜才敕进,玉河穿柳旋携归。
乡园纵与长干近,四月吴船贩尚稀。
【注释】
鲥鱼:一种鱼类,产于长江下游。尺半肥:指鲥鱼体长一尺半。黄梅雨:指江南梅雨季节的连绵细雨。矶:山石上的突出部,多用于钓鱼。越网千丝结:越人渔法,用大网捕捉大量鱼群,然后结成千条细线。燕山:泛指北方,此处借指京城(北京)。翠釜:青绿色的陶釜,古代的一种食器。敕进:皇帝下令进献。玉河:《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曾梦见一条玉河,派人寻找,在昆仑山上找到,后遂以河名之。柳旋携归:指柳树随风飘转,带得鱼回家。
【赏析】
《赐鲥鱼》是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五月七日,孝宗病重,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召宰相赵汝愚入对,讨论立嗣之事。赵汝愚力言太子可立为帝。因见孝宗久不视朝,乃上疏请立储贰。太皇太后命赵汝愚与右丞相周必大、知枢密院赵汝愚等入内殿,与太皇太后论立储事。太皇太后问:“太子何似?”赵汝愚曰:“陛下春秋高,宜传位太子。”太皇太后即下诏立嘉王扩为太子,改元光宗绍熙。此诗即作于此年五月,是为光宗绍熙元年五月一日。
诗题一作“赐鲥鱼”。这首诗是赵汝愚为孝宗所写,其目的是要孝宗早日驾崩,以便自己能接班当皇帝。所以此诗表面上是在颂扬皇帝的功德,实际上却有别的意思。首联“京口鲥鱼尺半肥,黄梅小雨水平矶”,说的是孝宗皇帝在临行前赐给大臣们吃鲥鱼的情景。鲥鱼产自长江流域和钱塘江口一带,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鱼肥味美,正是食用的最好时机。诗人在这里用“尺半肥”形容鲥鱼肥大鲜美,说明皇帝对大臣们的关怀体贴。颔联“无烦越网千丝结,早见燕山一骑飞”,意思是说,皇帝在临走之前,特地为大臣们准备了美味的鲥鱼佳肴,大家不用费心劳神地去打捞,就可以随时享用到这些美味。而皇帝的恩典也很快地就得到了报答——不久之后,皇帝的圣驾就来到了京城。颈联“翠釜鸣姜才敕进,玉河穿柳旋携归”,则是说,在皇帝来到京城之后,他特意为大臣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其中还有新鲜的生姜和美味的菜肴。这一顿宴席,可谓是美味可口,让人回味无穷。而皇帝还特意为大臣们准备了一辆马车,让他们随时可以方便地回到自己的住所。尾联“乡园纵与长干近,四月吴船贩尚稀”,则是说,现在皇帝的圣驾已经在京城安顿下来,而大臣们也不必再担心长途跋涉了。他们可以安心地享受家乡的美食和美景了。同时,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赐给大臣们美味佳肴的情景,表达了孝宗皇帝对大臣们的关心和爱护之情。而通过赞美皇帝的圣德和功绩,也表现了诗人对皇帝的崇敬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