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神珠别汉皋,经春不见意徒劳。
门前种树名乌臼,水上飞花尽碧桃。
三里雾同千里远,九重楼恨十重高。
无因得似红襟燕,恣拂帘钩日几遭。
【注释】
神珠:传说中的神珠,比喻贤人。汉皋:地名,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县。种树名乌臼:《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二引《临海记》云:“吴兴郡乌程县西有山,上有石臼。……土人谓为乌臼。”水边飞花尽碧桃:桃花开时,落红点点如碧桃。三里雾:指庐山云雾。十里楼:指庐山云雾,相传有三层。九重楼恨十重高:指庐山云雾,据说有九层。红襟燕:传说中燕子的红色羽毛如同红襟(古代妇女所穿的衣服)。恣拂帘钩日几遭:尽情地掠过窗帘上的孔洞。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春到庐山游览时的抒情之作。《唐诗纪事》记载:“居易初到浔阳,因游庐山,赋闲情八首,其五、六尤见清思。”这是其中的第八首,写他游览庐山时的感受与所见景物,表现了他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一自神珠别汉皋,经春不见意徒劳。”意思是自从那次在庐山见到神仙般的奇景后,春天来临时我再也找不到那片神奇的地方了,因此感到十分失望,徒劳无益。“神珠”比喻庐山的神光异彩,“汉皋”指传说中的仙人董双成在汉江上乘槎经过的地方,即庐山所在地。这两句说自从上次在庐山见到神珠般的风景后,春天来临时我再也找不到那片神奇的地方了。“意徒劳”,意思是白白浪费了时间,没有找到。
颔联“门前种树名乌臼,水上飞花尽碧桃。”意思是在庐山门前植下了一棵乌臼树,山上飞下的花瓣已经飘落在碧桃树上了。“门前种树名乌臼”,“门前”指的是庐山的门。“乌臼树”,又叫木棉,是一种落叶乔木。“水上飞花尽碧桃”,意思是山上飞下来的桃花已经落满水面了。“碧桃”指桃花,颜色青绿如碧。
颈联“三里雾同千里远,九重楼恨十重高”。意思是庐山云雾缭绕,仿佛是三里路那么远;云雾中隐约可见九重高的楼阁。“三里雾同千里远”,“雾”,指庐山的云雾。“三里雾”指云雾缭绕,仿佛有三里那么长。“九重楼恨十重高”,意思是云雾笼罩的九座楼阁,让人觉得它有十座楼那么高。“九重楼”指庐山的山峰,“十重高”指云雾笼罩的山峰有十层那么高。
尾联“无因得似红襟燕,恣拂帘钩日几遭。”意思是没有机会像红衣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只能尽情地拂掠着窗帘上垂下来的丝绳和竹签,让阳光洒进屋里来。“红襟燕”,燕子的红色羽毛。“恣拂帘钩”,意思是任性地掠过窗帘上的孔洞。
全诗写诗人在大和六年春游庐山时所见景色,抒发了他久别庐山、春游未能如愿的惆怅之情。前两联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庐山风光图,使人如入仙境;后两联则写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