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翻成覆,人言伪乱真。
不图落瓜里,乃有翳桑人。
布谷迎新雨,收蚕及暮春。
要知升斗水,也足润赪鳞。

世事翻成覆,人言伪乱真。

不图落瓜里,乃有翳桑人。

布谷迎新雨,收蚕及暮春。

要知升斗水,也足润赪鳞。

注释:

翻成覆:事情完全反过来,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不图落瓜里:没有想到落在瓜果里面。比喻事情出人意料之外。

翳桑人:指隐居在桑树底下的人,比喻隐居的人。

布谷迎:布谷鸟迎接。布谷鸟春天来时发出叫声,秋天离去时也发出叫声。这里用布谷鸟的叫作为春天到来的预告。

收蚕及暮春:蚕丝织就,春天就要结束了。

要知升斗水:要知道一升一斗的水。这里指一点一滴的水,比喻微薄的收入。

也足润赪鳞:也足够滋养红尾鱼。赪为红色的意思,红尾鱼即金鱼,这里泛指鱼。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天宝年间任江宁丞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心和同情之情。

首句“世事翻成覆”,意为世间的事情已经完全颠倒过来。这里的“覆”可以理解为“翻转”、“颠倒”,暗喻世事的变化无常。次句“人言伪乱真”,意为人们的言论虚假混乱。这里用“伪”字来形容人的言行不一,用“乱”字来形容言论的混乱不堪。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莫测、人心难测的感慨。

第三句“不图落瓜里”,意为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这里的“落瓜里”可以理解为落入陷阱或圈套,暗示了作者对于某种不幸遭遇的担忧和忧虑。末句“乃有翳桑人”,意为竟然还有隐居之人。这里用“翳桑人”来形容隐居者的状态,暗喻他们的生活状态艰难。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人心难测的感叹和对隐居者处境的同情。

诗人通过“布谷迎”和“收蚕及暮春”两个细节,描绘了农民忙碌的春耕场景。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农民则忙着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又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最后,“要知升斗水”一句,表达了对农民辛苦付出的肯定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对人心的观察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诗人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的描绘,传递出对农民的关爱之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布谷鸟的叫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农民的辛勤劳作象征着生活的艰辛,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