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携孤剑入长安,马首青山泪眼看。
折槛向怜臣节苦,叩关行识主恩宽。
萧萧易水春流浅,黯黯燕云夜影寒。
最是不堪回首处,羁人强半白衣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奉先刘少尹新屋》。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虏后,由长安(今陕西西安)押送至凤翔节度使驻地时所作的。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漫携孤剑入长安。”
译文:我随意携带着一把孤独的宝剑,进入了繁华的长安城。
注释:漫:随意、任意;携:携带;孤:单独;剑:兵器;长安:当时称京城为长安。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被囚禁期间仍然怀揣希望进入繁华的长安,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
第二句:“马首青山泪眼看。”
译文:我望着远方的青山,泪水模糊了双眼。
注释:马首:指坐骑的头,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被囚时的无奈之情;青山:指远处的山;泪眼:指因悲伤而流泪的眼睛。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长安城外远望家乡时的情感,表现出他内心的哀愁和无助。
第三句:“折槛向怜臣节苦,叩关行识主恩宽。”
译文:我向朝廷请罪,希望能够得到宽恕;但我知道主恩宽大,所以没有绝望。
注释:折槛:向朝廷请罪;怜悯:同情、关怀;臣节:指忠诚于国家的节操;苦:指困苦、艰难;叩关行识:表示通过请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主恩:指皇帝的恩情;宽:宽容、宽大。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朝廷宽容政策的认同。
第四句:“萧萧易水春流浅,黯黯燕云夜影寒。”
译文:易水的春天水流浅浅,燕云夜晚的影子寒冷。
注释: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的声音;易水:古河名,流经燕地;春流:春天的水流;浅:流动缓慢;黯黯:形容颜色昏暗;燕云:古代北方的一个地名,这里用来比喻战事;夜影:夜晚的景象;寒:寒冷之意。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与悲悯。
第五句:“最是不堪回首处,羁人强半白衣冠。”
译文: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回首往事的地方,羁旅之人大半都戴着白衣。
注释:最是:最为;不堪回首:不能忍受回忆的痛苦;回首:回忆过去的事情;羁人:被囚禁的人;强半:大半、多数;白衣冠:白色的衣服和帽子,这里象征着清白之身。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回顾历史时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被囚禁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在诗歌中也展示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