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椽茅屋著衰翁,枯竹荒烟日夜风。
冻雀打团霜拂树,饥乌吊影月横空。
只将疏懒求安乐,那有文章学送穷。
笑看儿童喧里巷,击□傩鼓隔墙东。

【注释】:

  1. 数椽茅屋著衰翁:几间简陋的茅屋里住着一个衰老的老人。著,同“坐”。衰翁,指年老体衰的老者。
  2. 枯竹荒烟日夜风:枯干的竹子在无边无际的荒草中摇曳,风吹过来,发出呼呼的声音。荒烟,形容荒废的景象;枯竹,指凋零的竹子;夜夜风,形容风不停地吹拂,没有停歇;昼夜风,形容时间很长。
  3. 冻雀打团霜拂树:冻得发抖的麻雀聚在一起,结成一团,像霜一样覆盖在树枝上。
  4. 饥乌吊影月横空:饥饿的乌鸦张开翅膀,影子倒映在空旷的月亮里。
  5. 只将疏懒求安乐:只是用疏懒来寻找快乐和安宁。
  6. 那有文章学送穷:哪有人通过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穷困潦倒的心情?
  7. 笑看儿童喧里巷:笑着看着孩子们在街上喧闹玩耍。喧里巷,形容街市热闹喧嚣。
  8. 击□傩鼓隔墙东:敲打着□(一种乐器)鼓和锣,声音从墙这边传到那边。隔墙东,指邻居家的墙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冬日里老人的居室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老人对生活的淡薄、清贫和安适。全诗以白描手法,刻画了一幅冬日林居图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愤懑。
    第一句“数椽茅屋著衰翁”,描绘了一幅冬日林居图景。诗人用“数椽”来形容小屋的简陋,“茅屋”则让人联想到贫穷的生活状态,而“著衰翁”则表明了诗人居住者是一个衰老的老者。第二句“枯竹荒烟日夜风”,进一步描绘了冬日里的林居景象。诗人用“枯竹”和“荒烟”来形容环境的荒凉,而“日夜风”则描绘了冬日里风的肆虐。这些细节都为后面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第三句“冻雀打团霜拂树,饥乌吊影月横空”,则是诗人对冬日林居生活的生动描绘。诗人用“冻雀”和“饥乌”分别代表了寒冷和饥饿的生物,而“打团”和“吊影”则形象地表达了它们的生存状态。最后一句“只将疏懒求安乐,那有文章学送穷”,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他感叹自己只能通过疏懒来寻找快乐和安宁,而哪有人通过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穷困潦倒的心情呢?
    整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幅冬日林居图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愤懑。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