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郊原已尽删,携筇蹊径亦宽闲。
月澄暗水无低岸,云度前村不碍山。
烟外牧童横笛起,溪边渔妇带罾还。
临岐归去频回首,领取诗情落照间。
秋郊晚眺
禾黍郊原已尽删,携筇蹊径亦宽闲。
月澄暗水无低岸,云度前村不碍山。
烟外牧童横笛起,溪边渔妇带罾还。
临岐归去频回首,领取诗情落照间。
注释:
秋郊晚眺:秋日的郊外景色。
禾黍郊原:指秋天的田野景象。
已尽删:已经全部消失。
携筇:扛着拐杖。筇,一种用竹子做的手杖,这里泛指拐杖。
樵径:指樵夫走过的路。
月澄暗:月光明亮。
暗水无低岸:水面平静,没有低洼处。
云度:白云飘过。
前村:前面的村庄。
烟外:指烟雾之外。
牧童:放牧的孩子。
横笛:横吹的长笛。
渔妇:打鱼的女人。
罾:捕鱼用的竹制器具。
临岐:走到岔路口。
领:领会,领悟。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郊野图画,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首联:“禾黍郊原已尽删,携筇蹊径亦宽闲。”
描述了秋天田野的景象,禾黍(稻谷)已经收割完毕,空旷的原野上,诗人漫步而行,心情轻松自在。这两句诗通过对秋天田野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颔联:“月澄暗水无低岸,云度前村不碍山。”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明亮的月光照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得水波荡漾,仿佛没有低洼之处。白云在天空中飘过,与前方的村庄相互映衬,没有阻挡山峰的美景。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颈联:“烟外牧童横笛起,溪边渔妇带罾还。”
描述了远处烟雾中放牧的孩子吹起横笛的声音,还有溪边打鱼的老妇人带着网回到岸边。这两句诗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中的人情味的赞美。
尾联:“临岐归去频回首,领取诗情落照间。”
诗人走到十字路口,频频回头望去,心中充满了诗意和感慨。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诗人的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