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高无厚,荒阡子若孙。
故乡邻窆穴,比户荐芳荪。
夜雨梅梁动,春耕术野喧。
何当徵掌故,归塑夏湖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浮山谒大禹王庙观山海经塑像的场景。以下是逐句释义:
浮山谒大禹王庙观山海经塑像
明德高无厚,荒阡子若孙。
故乡邻窆穴,比户荐芳荪。
夜雨梅梁动,春耕术野喧。
何当徵掌故,归塑夏湖园。
译文:
明德高无厚,荒阡子若孙。
故乡邻窆穴,比户荐芳荪。
夜雨梅梁动,春耕术野喧。
何当徵掌故,归塑夏湖园。
注释:
明德高无厚,荒阡子若孙。
这句诗表达了对大禹的敬仰之情。明德指的是大禹的高洁品质,无厚则表示他的德行深远,难以衡量。荒阡子若孙则形容大禹的子孙众多,如同荒芜的田地中生长着茂盛的庄稼。故乡邻窆穴,比户荐芳荪。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邻窆穴指的是墓地旁边的洞穴,比户则是每家每户的意思。荐芳荪则形容人们纷纷献上芬芳的花草以示哀悼。夜雨梅梁动,春耕术野喧。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下雨时梅梁被雨水打湿的情景,以及春天农民在田野里忙碌耕作的画面。梅梁动和春耕术野喧分别形容雨水拍打梅木的声音和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何当徵掌故,归塑夏湖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征掌故指的是寻求治国之道,归塑夏湖园则表示回到自己的家乡,在那里塑造雕像以纪念大禹的功绩。这里的夏湖园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禹王庙的景象和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崇敬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荒阡子若孙、故乡邻窆穴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对夜晚下雨时梅梁打湿和春天农民耕作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勤劳的田园画卷。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以及对大禹功业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