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树下骨,紫气长盎然。
谁谓尔无牛,代耕岁十千。
【注释】:
又题颖谷青牛研:又题,即再次题写;颖谷,地名,这里指颍水之畔。青牛研,砚台的美称。
老子树下骨: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周代人,被尊崇为道教的创立者。相传他骑青牛西去,故称“老子”。
紫气长盎然:紫气,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有紫色祥云缭绕;长,长久不断;盎然,茂盛的样子。
谁谓尔无牛:谁,疑问词;谓,说、是。谓尔(你)没有牛。
代耕岁十千:代,代替,指自己;耕,耕种;岁,年;十千,古代计量单位,十千钱为一镒,约值万钱。
【赏析】:
此诗描写了颍水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首句“又题颖谷青牛研”表明这是诗人再次题写的颍谷青牛研。颍谷是一处风光旖旎的胜地,而诗人对颍水的景色更是情有独钟,在颍水边题诗吟咏自然风光,正是诗人的至高追求。
次句“老子树下骨”,用老子骑青牛离去的神话传说来开篇,既点明了颍水的来历,也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紫气长盎然”,以“紫气”来比喻颍水边的景色,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紫气弥漫,仿佛是老子骑青牛离去时留下的祥云,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接下来“谁谓尔无牛”,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一种感慨。他认为颍水虽然没有牛耕作,但这里的景色却如此优美,足以让人忘却农耕劳作的艰辛。这种感慨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自己生活现状的反思。
最后一句“代耕岁十千”,诗人以“代耕”二字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尽管他没有牛可以耕作,但他依然在这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这里的“耕”不仅仅是指耕种田地,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象征。他虽然身无分文,但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内心的平静。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颍水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领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