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鲲身畔纪穹碑,杨仆楼船未足推。
樵牧不贻赐姓愧,干旌频为幼安驰。
孙枝如尔真梧竹,先烈归天壮尾箕。
试向石渠咨信史,平淮莫用段家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张文潜所藏摩崖石刻》。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七鲲身畔纪穹碑,杨仆楼船未足推。
译文:七鲲身边的碑铭记载着宏伟的事迹,杨仆楼船的力量无法与之相比。樵牧不贻赐姓愧,干旌频为幼安驰。
译文:樵夫牧人不曾因赐予姓氏而感到羞耻,我频繁地挥舞干将宝剑为幼安(张方平)驱除邪恶。孙枝如尔真梧竹,先烈归天壮尾箕。
译文:子孙们如同你们一样真是梧桐竹一样的坚强,先烈们英勇牺牲,他们的精神犹如北斗七星般壮丽。试向石渠咨信史,平淮莫用段家词。
译文:试着向石渠询问历史的真相,平定淮河之战不要采用段家的计策。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张文潜(张方平)的墓碑撰写的铭文。张方平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张方平家族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政治斗争的警惕。
诗中“七鲲身畔纪穹碑”一句,以鲲鹏比喻张氏家族的伟大。而“杨仆楼船未足推”则暗示了张氏家族的影响力和实力远超过杨仆楼船。接着,“樵牧不贻赐姓愧,干旌频为幼安驰”表现了张氏家族后代的坚韧和勇敢,以及他们对先烈们的怀念和致敬。最后两句“孙枝如尔真梧竹,先烈归天壮尾箕”,则是对张氏家族未来的祝愿,希望子孙们能够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张氏家族的描述,展现了苏轼对历史、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他不仅关注家族的荣耀和发展,更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这种对历史、家族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贯穿了整个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