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凄凉江上来,寿宁堂下几徘徊。
大椿倏已随朝露,带草依然染绿苔。
为幸荆花重合秀,不教菌蠹得成灾。
夜台此足怡先志,纯孝原非仅致哀。
舟次半浦,再次哭泣五岳游人兼悼东两嗣君。
薤露凄凉江上来,寿宁堂下几徘徊。
大椿倏已随朝露,带草依然染绿苔。
为幸荆花重合秀,不教菌蠹得成灾。
夜台此足怡先志,纯孝原非仅致哀。
注释:
- 舟次半浦:停船在半浦这个地方。
- 再哭五岳游人:再次哀悼五位已经去世的五岳游人。
- 寿宁堂下:寿宁堂,是古代帝王、贵族的坟墓或墓室,这里指代皇帝的陵墓。
- 几徘徊:多次徘徊。
- 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常用来比喻长寿。
- 随朝露:随着早晨的露水一起消散。
- 带草:带,通“苔”,一种植物;草,苔藓。
- 荆花:指荆树的花,这里用来象征贤臣。
- 菌蠹:指蛀虫,这里用来象征腐败。
- 夜台:指墓地,也称为黄泉。
- 纯孝:纯粹的孝顺。
- 原非仅致哀:原本不是仅仅为了哀悼而活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停船在半浦这个地方,再次哀悼五位已经去世的五岳游人,并悼念东两嗣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悲痛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贤臣的敬仰和对腐败现象的谴责。诗人以寿宁堂、大椿、带草、荆花等自然景物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对逝者的追忆和对生者的态度,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