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风雨促前旌,竹树缤纷细草萌。
夹岸黎元瞻拜切,频施膏泽惬民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从诗歌的体裁、主题、手法、语言等角度进行分析。
这首诗描写钱塘江上风雨骤起的景象。首句写诗人在归途中遇到风雨,“云栖”点明地点。第二句写雨势迅猛,夹岸的草木都受到惊扰。第三句是说百姓看到诗人,都来瞻仰拜谢。第四句写诗人雨中为黎民施舍恩泽,以答谢他们的热情。全诗通过风雨、黎民与诗人之间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答案】
译文:
乌云遮天蔽日,大雨滂沱,我正走在归途上;雨点如细针般密集地落下,细草萌生。
两岸的百姓仰望着雨中的自己,虔诚地跪拜。
我频频施舍恩德,满足了百姓的心意。
赏析: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之一。诗人行至半途,突遭大雨,他顾不得舟小风猛,赶紧撑开船篷,让狂风暴雨直扑过来。他站在船头,任凭狂风吹打自己的身体,但仍然昂首挺胸,面带微笑,神态从容。这种处变不惊、泰然自若的精神令人敬佩。
此篇是一首记事小诗,记的是作者在一次乘船途中所遇到的风雨天气。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归途中遇到雨。“云栖”,即指钱塘江上的云栖山。“前旌”指前面扬起的旗帜,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竹树缤纷”、“细草萌生”是说风雨中,雨点打在竹树间,使它们纷纷扬扬,细草也因雨润而发芽生长。“黎元瞻拜切”一句,说明百姓们看到风雨中的诗人,都出来瞻拜。“频施膏泽惬民情”一句,意思是说:我频频施舍恩泽,满足了百姓的心意。整首诗通过风雨、黎民与诗人之间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