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
当时用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

【注释】

万里:指长城。经营:修筑、筹划。到海涯:到达海边,指延伸到海边。调发:征调,征用。浮夸:浮华不实。生民力:人民的劳力,百姓的力量。天下:国家。尔家:你家。

【赏析】

《蒙恬所筑长城》一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写蒙恬修筑的万里长城,抨击了秦朝统治者穷兵黩武和横征暴敛的罪恶行径。全篇采用对比手法,先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御匈奴而筑起万里长城,然后写秦始皇死后,蒙恬又为修建新的边塞而征发人民,最后以“天下何曾属尔家”来讽刺蒙恬。

首句“万里经营到海涯”,点明主题,即万里长城之长,从海角延伸至天涯。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在各地修筑长城。这两句看似正面描写,实则暗含讽刺,因为“万里”一词已暗示出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

第二句“纷纷调发逐浮夸”,紧承上句,进一步揭示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这里,“纷纷”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人们为逃避徭役而纷纷逃往边地的情景;“浮夸”则揭示了秦始皇修长城的真正目的——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享乐。

第三句“当时用尽生民力”,则转入正题,即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不惜征用大量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一句既是对秦始皇的揭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末句“天下何曾属尔家”,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句话直指秦始皇统治下的中国,指责其将天下人的命运都交给了蒙恬一人,从而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场景和原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统治下人民的同情和对正义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