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未上元嘉夜,花看中洛名株。
谁为火攻下策,宛胜生色新图。
入梦韶华荏苒,傍梅幻影扶疏。
恰如钱塘堤上,苏小近接林逋。
诗句释义及赏析
节未上元嘉夜,花看中洛名株。
- 节未上元嘉夜:指的是农历新年还未到来的夜晚,即元宵节前的夜晚。
- 花看中洛名株:指的是洛阳牡丹,因其在洛阳(古时称“中洛”)最为著名而得名。
谁为火攻下策,宛胜生色新图。
- 谁为火攻下策:这里可能是在询问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保护牡丹免受火灾损害。
- 宛胜生色新图:意指这种保护措施比新的绘画更为生动、吸引人,能够使牡丹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
入梦韶华荏苒,傍梅幻影扶疏。
- 入梦韶华荏苒:意味着时间如同梦境一般迅速流逝。
- 傍梅幻影扶疏:形容梅花与牡丹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扶疏”可能是指梅花枝条的婆娑摇曳,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恰如钱塘堤上,苏小近接林逋。
- 恰如钱塘堤上:钱塘江边是杭州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可能是指一种与钱塘江边景象相似的场景。
- 苏小近接林逋:苏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妻子,林逋是宋代诗人林和靖的号。这里可能是在用他们的名字或事迹来比喻某种意境。
译文
未到上元佳节之夜,洛阳牡丹独秀中土。
谁人有妙计护花?胜过新画生色。
如梦般流转春华易逝,梅旁倩影扶疏可亲。
恰似钱塘堤畔景致,苏小与林逋仿佛相连。
赏析
这首诗以洛阳牡丹为题,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火攻”可能暗指火灾对牡丹的威胁,而“宛胜生色新图”则展现了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它给牡丹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