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尝秋辰,周诗咏豳日。
伏暑行将消,白藏已应律。
三朝欣快晴,扶桑晨旭出。
荷擎晓露瀼,竹透爽风疾。
立秋虽尚迟,秋意渐已悉。
惜阴觉时速,依节欲候秩。
枘凿实并行,澄观契神谧。

解析与翻译

七月朔日作:

  • 诗句: 七月初一日创作。
  • 译文: 在初七的这个时刻我创作了这首诗。
  • 注释: “七月”指的是农历的七月,“朔曰”是指月初的日子。

太室尝秋辰,周诗咏豳日:

  • 诗句: 太室山见证了秋天,周朝的诗歌吟咏着秋天。
  • 译文: 太室山见证了秋天的到来,周朝的诗歌也赞美了秋天。
  • 注释: “太室”指代太室山,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尝秋辰”意指观察或体验秋天的景象。“周诗”指的是《诗经》中的篇章。

伏暑行将消,白藏已应律:

  • 诗句: 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已经来临,气候开始转凉。
  • 译文: 夏季的酷热将逐渐消退,秋天的气息已经可以感受到。
  • 注释: “伏暑”指夏天的高温天气;“行将消”表示将要结束;“白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对应于秋季。“应律”意味着随着季节的转变而改变。

三朝欣快晴,扶桑晨旭出:

  • 诗句: 连续三天晴朗快乐,太阳从东方升起。
  • 译文: 连续的几天都是晴朗的天空,朝阳缓缓升起。
  • 注释: “三朝”指的是连续的三个早晨;“欣快晴”形容天气非常好,让人心情愉快;“扶桑”即东方,“晨旭”是早晨的太阳。

荷擎晓露瀼,竹透爽风疾:

  • 诗句: 荷花上挂着露珠,竹子透过清新的风。
  • 译文: 荷花上挂着晶莹的露水,竹叶间透出凉爽的风。
  • 注释: “荷擎”指荷叶托着露水;“爽风”形容空气非常清新。

立秋虽尚迟,秋意渐已悉:

  • 诗句: 虽然立秋来得稍晚一些,但秋天的气息已经非常明显。
  • 译文: 虽然立秋的时间还不是很晚,但秋天的气息已经很浓厚了。
  • 注释: “立秋”指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至9日之间。“尚迟”意为时间稍晚;“秋意”指的是秋天的气息。

惜阴觉时速,依节欲候秩:

  • 诗句: 珍惜光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按照节气等待收获。
  • 译文: 珍惜每一刻的时光,按照节气等待收成的季节。
  • 注释: “惜阴”意为珍惜光阴,“时速”即时间的流逝速度;“依节”指依照节气;“候秩”意为等待收获的季节。

枘凿实并行,澄观契神谧:

  • 诗句: 针和锥子虽然形状不同,但是实际是可以并行使用的;通过清澈的观察,可以与神灵和谐共存。
  • 译文: 针和锥尽管形状不同,但实际是可以同时使用的;通过清明的观察,可以与神灵和谐共处。
  • 注释: “枘凿”指形状、尺寸不同的物体;“实并行”表示实际上可以同时使用;“澄观”即清明的观察;“契神谧”意为达到和谐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受。开头两句通过对太室山和周朝诗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表达了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变化和期待。最后四句则强调了珍惜时光和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生,都需要我们去感受、去理解、去适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