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又逢暇,趁凉遂来访。
静室给园侧,既迥斯高朗。
朴斲虽三间,廓然涵万象。
天衣一缕无,如来不动想。
昨晚蓊为霖,却此夙所养。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审题,即明确自己要鉴赏的是哪类诗歌(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然后,明确自己要鉴赏的诗歌在表达手法和语言特色上有哪些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现的内容,体会情感,最后指出其艺术效果。本题要求考生对“丛云室”进行鉴赏,考生应从全诗出发,逐句分析,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
丛云室:丛云,指树木繁密之处;室,指房屋,此处指丛云之房。丛云之室是作者所居之处,故称“丛云室”。过雨又逢暇,趁凉遂来访。丛云室:经过雨水的洗涤之后,又遇到闲暇的时间,于是趁着凉爽就来到了这里。过雨又逢暇,乘凉遂来访。
静室给园侧,既迥斯高朗。丛云之室在园林的旁边,既高且明,十分宽敞明亮。静室给园侧,既迥斯高朗。
朴斲虽三间,廓然涵万象。虽然只有三间屋子,但空间开阔,可以包容万物。朴斲虽三间,廓然涵万象。
天衣一缕无,如来不动想。天衣只是一丝丝,它好像没有一样,而佛祖则是不动不摇的想。天衣一缕无,如来不动想。
昨晚蓊为霖,却此夙所养。昨天晚上大雨滂沱,正好让这个小屋得以沐浴。蓊为霖,却此夙所养。
【答案】
丛云室,作者所居之地。经雨水洗刷后,又遇上闲暇时光,便来到这里,以避风雨。
静室给园侧,既高且明,十分宽敞明亮。
朴斲虽三间,廓然涵万象。虽然只是三间屋子,但是空间开阔,可以包容万物。
天衣一缕无,如来不动想。天衣只是一丝丝,它好像没有一样,而佛祖却是不动不摇的想。
昨晚蓊为霖,却此夙所养。昨天晚上大雨滂沱,正好让这个小屋得以沐浴。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他的诗、画成就都很高,被后人尊称为“诗佛”。此诗写于隐居蓝田辋川的别墅中,描写了一处幽美的庭院,表达了作者喜爱清幽宁静环境的心情。
第一二句写雨后的清新与庭院的幽静。“过雨”二字点明时间是在下雨之后。“又逢暇”,表明雨后的天气格外清爽。“趁凉”,表明此时正值初夏,天气炎热,需要避暑。“遂”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承接前文而来。“来访”、“访”,都是到访的意思。两句的意思是说:经过下雨的冲刷,空气更加清新了;趁着这好时候,我特地来到这清凉的地方来消暑解闷。
三四句写室内环境的宜人。“静室”指作者居住的房屋。“侧”,方位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有靠近、接近的意思。“既迥斯高朗”,意思是说:这屋子四周高大宽敞,十分明亮。“静”和“高”“明”相互映衬,更显得幽雅闲适。
五六句写屋小而容天地万物。“朴斲”,指粗糙的雕刻。“三间”,指房屋的面积。“廓然”,形容广大的样子。“涵”,包容,容纳。“万象”,原指宇宙间的各种事物,这里泛指天地万物。“天衣”,指佛家的袈裟,因袈裟上缝有云纹,故又称云衲。“一缕”指一丝线头。“如来”,指释迦牟尼佛。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在成道时,曾于菩提树下入定,现出种种神通变化,他坐的地方就是“天衣”,因此称他的座位为“如来”。 “动想”,是指佛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思考,没有一点杂念。
七八句写屋外景象的变化。“蓊”是茂盛的意思。“霖”,即久下不停的雨,这里指雨下得很大。“昨”,通“昨”,昨天的意思。“却”是解除的意思。“夙”,旧的,久的。“所养”,保养的意思。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现在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把屋子里晒得暖烘烘的,真舒服啊!
整首诗通过描绘“丛云室”的环境特点,抒发了自己喜爱清幽宁静环境的心情,表达了自己追求理想生活境界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