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三里许以长,如虹蜿蜒饮两塘。
南北咽喉形胜控,春秋节宣计画良。
东接睢邳耕桑野,西连丰沛王霸乡。
我曾坐照资利涉,发帑脩筑乃如常。
徐州省方今回跸,路便因度斯舆梁。
去岁孙工河夺溜,闻道经此东归洋。
一百馀孔不足泄,其时水过桥面强。
水过沙停半淤淀,微山遂壅趋壑方。
畴咨督课速疏浚,即今尾闾才通航。
吁嗟民艰触目是,善后之策犹茫茫。
【注释】
荆山桥:在江苏省徐州市。
石桥三里许以长:三里许,形容石桥的长度。
如虹蜿蜒饮两塘:如同虹一般曲折蜿蜒的桥梁,流经两池的水渠。
南北咽喉形胜控:控制南北通道,具有战略位置和重要意义。
春秋节宣计画良:春秋两季是农忙时节,这里指桥的规划设计很合理。
东接睢邳耕桑野:东面连着睢宁县境内的农田。
西连丰沛王霸乡:西边连接丰县、沛县一带的富饶之地。
资利涉:资,通“资”,资助;利涉,即渡水。
发帑脩筑乃如常:动用国库的钱粮,修建这座桥梁。
徐州省方今回跸:徐州省方,即视察徐州。回跸,即返回京师。
路便因度斯舆梁:因为道路便利而从这里通过。
去岁孙工河夺溜:去年孙工,即孙位(字叔然),曾治理过这条河流。河水冲刷堤岸,使河道改道。
闻道经此东归洋:听说经过此地往东流进大海。
一百馀孔不足泄:有百余个孔洞,但仍然不能泄洪。
其时水过桥面强:那时水流过大,桥面上都承受不住。
水过沙停半淤淀:水过桥面之后,泥沙沉积在桥下一半的地方。
微山遂壅趋壑方:微山,指微山湖;趋,向。于是微山湖被淤塞,流向深壑。
畴咨督课速疏浚:督促督促,催促疏通河道。
尾闾才通航:尾闾,指淮河入江口,即今天的入江口。
吁嗟民艰触目是:感叹百姓所受之苦,触目皆是。
善后之策犹茫茫:善后之策,即妥善处理灾后问题的策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水利工程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黄河支流——徐河的治理工程的描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水利设施的关注。诗歌开篇就描绘了徐河上的石桥三里许,宛如一道彩虹般横跨两岸。然后诗人详细描述了徐河的地形地貌,以及它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接着,诗人又提到了对徐河的治理工作,包括如何利用国库钱粮来修建这座桥梁。最后,诗人感叹于百姓所受之苦,并提出了妥善处理灾后问题的策略。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结构紧凑合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