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力所见处,耳闻不能到。
隔窗人语闻,耳力目弗照。
闻性近而沉,外物弗能摇。
见性远而浮,一指当前拗。
曰见不如闻,闻远知何调。
曰闻不如见,见近蔽空眊。
此诎彼则信,理趣符道要。

这首诗的格式为: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释义:

  1. “理趣”:指事物的道理或者道理的乐趣。
  2. “目力所见处,耳闻不能到”:形容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围有限,而耳朵听到的声音无法传达到远处。
  3. “隔窗人语闻,耳力目弗照。闻性近而沉,外物弗能摇。见性远而浮,一指当前拗。”:描述了通过窗户听到的对话,尽管距离很近,但是因为听觉的限制,无法感受到声音的全部细节;同样,看到的事物虽然很远,但是因为视觉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捕捉到细节。这里的“闻性近而沉”和“见性远而浮”是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感官受限于距离或距离带来的限制。
  4. “曰见不如闻,闻远知何调。”:认为直接的观察(看)不如通过声音(听)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5. “曰闻不如见,见近蔽空眊。”:强调了直接观察的好处,即近距离的、直接的观察能够更好地捕捉到事物的细节,而不是仅仅通过听觉所能了解的。
  6. “此诎彼则信,理趣符道要。”:这里可能是指通过直接观察(看)比单纯通过听觉(听)更能接近事物的真实情况,从而验证了事物的真理。

译文与注释

  • “理趣”: 理解事物的道理或其中的乐趣。
  • “目力所见处,耳闻不能到。”:眼睛能看到的范围有限,但耳朵听到的声音无法传得太远。
  • “隔窗人语闻,耳力目弗照。”:虽然可以通过窗户听到别人的谈话,但因为距离的原因和感官的局限,这些对话无法被完全接收到。
  • “闻性近而沉,外物弗能摇。”:听到的信息因为距离较近,所以不够详细和全面。
  • “见性远而浮,一指当前拗。”:通过肉眼看到的景物虽然远离,但视角有限,无法捕捉到所有的细节。
  • “曰见不如闻,闻远知何调。”:认为直接观察(看到)比仅通过听觉(听到)来获取信息更加全面,更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 “曰闻不如见,见近蔽空眊。”:强调直接的观察可以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信息。
  • “此诎彼则信,理趣符道要。”:这里可能是在讨论通过直接观察(看)比单纯通过听觉(听)更能接近事物的真实情况,从而验证了事物的真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感官的限制和直观观察的优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追求的深刻思考。它鼓励我们超越单纯的听觉和视觉,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感官去探索和理解世界。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意识到,无论使用哪种感官,都有其局限性。只有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事物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