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叠忆我三友轩,盆梅清供冬前早。
修枝借得吴质能,剪彩宁逊隋宫巧。
古香𧤏𧤏生面证,新月溶溶夜珠照。
情知指日到江南,递来春信先觉好。
旡咎此枝写其神,拂拂香风扑清晓。
太璞上人何许人,相投自是诗禅老。
隐名今乃盛传名,毕钵岩前刹竿倒。
【注释】
杨补之:北宋画家,擅画墨梅。
三友轩:指苏轼的“三贤堂”。
吴质:晋代文学家,字子重,小名狗儿,善为文章,与潘岳齐名,后因作《登台赋》而知名。
隋宫巧:隋炀帝在江都宫苑中剪彩为花,故称。
溶:融化,溶化。
情知指日到江南:知道很快就要到江南了。
旡咎(qū jiù祛救):消除病魔,引申为消灾延年。
此枝写其神:这枝梅花是作者的神韵。
拂拂香风扑清晓: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晨风拂过。
相投自是诗禅老:相互交往,自然是有诗有禅。
毕钵岩前刹竿倒:毕钵岩寺前,一尊佛像倒地,相传是佛祖示现。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梅花的诗句。上片以拟人笔法描绘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性。下片以议论为主,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全诗先从梅花本身落墨,再从梅花与人的关系着笔,层次分明,构思新颖。
上片起首两句即写梅花的傲骨,借物抒怀,暗喻自己的人格。接着两句赞美梅花的剪彩之美和隋宫剪彩之巧相比。第三句进一步赞颂,梅花古雅清新,如同新月照耀下的夜珠一样明丽动人。第四句由赞美梅花过渡到对梅花盛开时间的美好期待,寄寓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五、六句用典,说明梅花能消灾延年,寓意着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末两句则直接点出梅花的神韵,并借梅花的飘香,表现晨风拂面的惬意,使整首诗显得生动活泼,富有韵味。
下片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其中也包含有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开篇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接着两句,诗人将梅花比作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怀念之情。“情知”二句是说,诗人知道梅花很快就要开花了,而且相信它能够传递春天的消息,暗示诗人希望梅花能够如期开放。尾联两句则是说,太璞禅师是个很有名气的人,他与自己的交往自然是很投合的,彼此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以“隐名今乃盛传名,毕钵岩前刹竿倒”来表达自己对太璞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自己与太璞禅师交往甚密之意,同时通过“毕钵岩前刹竿倒”这一典故,也表达了自己对太璞禅师的尊敬与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