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藉风以驶,微则舟行迟。
风送帆以征,盛则或过之。
往者得顺行,来者苦逆施。
两可难为适,一中贵其时。
天地犹有憾,巽二夫何辞。

风帆

帆藉风以驶,微则舟行迟。 风送帆以征,盛则或过之。 往者得顺行,来者苦逆施。 两可难为适,一中贵其时。 天地犹有憾,巽二夫何辞。

译文:

船帆依靠风力前进,微弱的风只能使船只缓慢前行。当风吹得强劲时,可以扬起船帆进行远航。过往的船只能够顺利航行,而后来的船只却常常遇到逆风而行的困难。两者难以找到平衡点,只有适中的风力才最为适宜。大自然仍有遗憾,而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刻的顺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风帆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首句“帆藉风以驶”直接点明了帆船的动力来源——风,同时表达了风力对帆船行驶速度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诗句“微则舟行迟”进一步强调了风力微弱时船只行进的缓慢,体现了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

第三、四句转向风力的正反两面效应。“风送帆以征”描述了当风力强劲时,人们能够利用风力扬帆远航的情景;“盛则或过之”则表明在风力过大的情况下,可能会超出船只的承载能力,带来危险。这两句反映了风力的双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潜在的风险。

诗人通过对比“往者”、“来者”,指出不同情况下船只面临的不同困境。“往者得顺行”指的是过往船只能够顺利航行,而“来者苦逆施”则是指后来的船只往往因为逆风而遭遇困难。这种对比突出了风力变化对航行安全的影响。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两可难为适,一中贵其时。”这句话意味着在航行中,找到一个适当的风力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一中”指的是适中的风力,它对于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都至关重要。诗人通过这一观点传达了一种哲理:在面对自然界的力量时,我们需要学会寻找并把握合适的条件,才能更好地适应并利用它。

最后一句“天地犹有憾,巽二夫何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尽管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显得渺小,但我们应该尊重并感激自然给予的一切,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风帆的描述,展现了自然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态度和选择。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启示。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寻求发展与进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