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孟暖如秋,黄花爱独留。
更因知晚节,可以悟潜修。
处谷踪常隐,寻篱兴最幽。
底须争富贵,也自足风流。
群卉应难侣,遐心孰与俦。
魏公亭尚在,闻说古平丘。

《赋得黄花晚节香》是清代乾隆帝弘历所做,诗中描绘了冬日的景色和黄花的品格。冬孟暖如秋,黄花爱独留。更因知晚节,可以悟潜修。处谷踪常隐,寻篱兴最幽。底须争富贵,也自足风流。群卉应难侣,遐心孰与俦。魏公亭尚在,闻说古平丘。

首句“冬孟暖如秋”通过季节的转换展现了冬天的寒冷,但随后转折,“黄花爱独留”,表达了黄花在严寒中依旧坚守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的特点。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象征着人的品质。接着两句“更因知晚节,可以悟潜修”强调了在晚年仍然保持高尚品德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处谷踪常隐,寻篱兴最幽”描绘了菊花在深谷中的隐匿和寻找篱笆时引发的灵感,体现了菊花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菊花的自然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菊花内在品质的理解和推崇。最后两句“底须争富贵,也自足风流”则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指出无需追求世俗的富贵,只要内心充实、品德高尚,就足以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与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吻合。

诗中还多次提到“魏公亭”,可能是指位于北京附近的魏武祠,这是一个纪念三国时期英雄曹操的地方。诗中的“魏公亭尚在”表明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而“闻说古平丘”则可能是诗人听闻或亲眼目睹的一个历史遗址或文化景观,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通过对《赋得黄花晚节香》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赞美了菊花的独特美丽,更通过诗歌传达了诗人对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重视。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