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山庄原有鹤,剪翎何必槛中留。
遂生性复刍粮省,一举端知两得收。

原是山庄原有鹤,剪翎何必槛中留。

遂生性复刍粮省,一举端知两得收。

注释与赏析:

  1. 原文
    原是山庄原有鹤,剪翎何必槛中留。
    遂生性复刍粮省,一举端知两得收。

  2. 释义

  • 诗的首句“原是山庄原有鹤”,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庄自然生态的赞美和对鹤这种鸟类的欣赏。这里的“山庄”象征着宁静与和谐,而“原是”则强调了鹤的自然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预或破坏。
  • 第二句“剪翎何必槛中留”,则是对鹤自由生活状态的肯定。诗人认为,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给鹤剪去其美丽的羽毛,让它们能够保持自然的状态。
  • 第三句“遂生性复刍粮省”,反映了诗人对鹤生活方式的认同。他认为,鹤天生具有觅食的能力,不需要人类提供食物,这与现代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相吻合。
  • 第四句“一举端知两得收”,进一步强调了通过减少人类的干扰,可以同时获得生态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好处。
  1. 翻译
    在原本的山间山庄里,就有一只鹤。如果没有必要,为什么要给这只鹤剪去它的羽毛呢?这样既能保持它们的自然状态,又能避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损害。

  2. 分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态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它不仅表达了对鹤等动物的爱护之情,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乾隆是一位清朝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许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包括禁止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视。此外,诗中的表达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即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