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时亦暴涨,金堤屹峙卌年馀。
却思凡事豫则立,因势脩防敢废诸。

【注释】

①阅堤:即“观堤”,视察水闸。②金堤:指苏州吴江县的金泽湖,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又名“太湖”。③卌年馀:两年多。④却思:想到。⑤凡事豫则立:语出《尚书·君陈》:“以豫审祸福。”意思是说,做事情预先考虑好后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⑥因势脩防:根据地势来修缮水闸和河堤。⑦敢废诸:敢于废弃掉。

【赏析】

本诗为作者视察水闸之作。全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水利事业的关心与重视,也抒发了诗人的治国思想。

首句开门见山地指出,有时山水也会暴涨,金堤屹立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这是在说明水患是常有的事,因此必须时刻防备,不能有丝毫松懈。这里的“有时”与“已二十余年”均用一虚词,“亦”、“久”都是虚词,“时”字表示时间,“已”字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山水有时亦暴涨”中的“暴涨”,用来形容水势汹涌的样子。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山洪暴发,使读者感到生动、形象。接着又提到“金堤屹峙”已经过了二十多年,这一句是说金堤像一座坚固的山峰一样矗立在那里。“卌年馀”是虚数,表示很长时间,突出金堤屹立的时间之久。

第二句由“卌年馀”生发联想,想到凡事预先做好准备就会成功,因为顺势而为而修整防护措施就不敢废弃它。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把“卌年馀”与“预”联系起来,并进一步联想到“豫”,再联系到《尚书·君陈》中的“以豫审祸福”一句,从而得到“凡事豫则立”的结论,并由此进一步推及到“因势脩防”,提出“敢废诸”的问题。

第三句直接提出问题。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的观点,即既然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性,那么治理水灾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势而为,而不能随意放弃。

第四句是这首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这里再次强调自己的主张,认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里的“立”字是动词,表示稳固、安定的意思。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治国安邦的思想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