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诚悬岁未登,淮南主术训垂曾。
承慈欢复同民乐,欲罢翻因愧不能。

【注释】

上元:即元宵,古代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张灯结彩。诗中指此夜。钟鼓:泛指节日的庆祝活动。诚悬:悬挂着。年未登:年景不佳。淮南王刘安曾受道家影响,作《枕中鸿宝秘书》,其术不传于世。主术:指淮南王的法术。训垂:流传。承:承继。慈:太后。欢复同:欢乐再与民众相同。欲罢:想停止。翻:反。因:因为。愧不能:惭愧,感到无能为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和百姓幸福的美好祝愿和深切关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既有历史深度又富有诗意。

开头两句“钟鼓诚悬岁未登,淮南主术训垂曾”,直接点题,表明这是关于元宵节的诗。钟鼓声声,象征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然而,由于年景不佳,人们的心情并未因此而喜悦起来。这里的“年未登”既指国运不济,也暗含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而淮南王刘安曾经受到道家的影响,作《枕中鸿宝秘书》,其术不传于世。这里用“主术”一词,既指淮南王的法术,也暗示了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不要过于迷信自己的权力。

接着两句“承慈欢复同民乐,欲罢翻因愧不能”,表达了作者对于百姓幸福的深深祝愿。他希望皇帝能够继续推行仁政,让百姓们过上快乐的生活。然而,他却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因为他知道皇帝已经决定放弃这种政策。这里的“欲罢”指的是皇帝想要取消这个政策的意思,“翻”则是指“反而”。这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现实的无奈和对百姓福祉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忧虑。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