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朵铺枝雪未消,一般寒意各飘萧。
竹梅解道同为友,可任孤松独后凋。

【译文】

缬朵铺开的枝条上积雪还未消融,同样的寒冷气息各自飘摇。

竹和梅知道彼此是好友,可任凭孤松独自凋零。

【注释】

马远:指宋代画家马远的画。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冬天严寒时仍然能保持生机。

缬(xié)朵:一种花卉名。

铺枝:指树枝铺满。

未消:还没有消融。

飘萧:飘摇、萧瑟的样子。

竹梅:指竹和梅花。

为友:成为朋友。

解道:知道。

后凋:最后凋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景抒情,托物寓意。诗人以竹梅为友,赞美其坚韧不拔的品质,而将孤松与竹梅相比,则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富有诗意。

【诗句赏析】

  1. 首句“缬朵铺枝雪未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冬日里的美景。缬朵,即缬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卉;铺枝,指枝条上覆盖着花瓣;雪未消,说明雪花仍在飘落。整句诗通过这些词语,展现了一幅冰雪覆盖、万物沉寂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2. 次句“一般寒意各飘萧”,进一步强调了整个画面的寒冷氛围。这里的“一般”表示普遍性;“飘萧”则形容风声呼啸、草木摇曳的样子。整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严酷和孤独。
  3. 第三句“竹梅解道同为友”,诗人转而将注意力转向身边的景物,即竹子和梅花。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竹和梅都是寒冬中的常客,它们能够一起度过严冬,共同抵御严寒。因此,它们之间可以称为朋友。这一比喻既赞美了竹子和梅花的坚强品质,又暗示了诗人与竹子和梅花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末句“可任孤松独后凋”,则是对前文的深化。这里的“孤松”指的是孤立无援的松树;“后凋”则表示最后凋谢。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出了他对孤独和无助的感受。同时,这也暗含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安。
  5. 全诗通过对竹子、梅花和松树的描绘和比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感悟力。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既有形象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这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