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两度寻山径,瞥眼冬初坐水亭。
试问莲池七笔里,可能勾得此无停。
【注释】
洗心亭口号 其二:洗心亭,在苏州城西,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所建。此诗为第二首。
青春两度寻山径:青春两次到山里去寻找道路。
瞥眼冬初坐水亭:转眼间,冬天来临了,就坐在水边的亭子上。
试问莲池七笔里:试问这个水池,有七笔可以画出来吗?
可能勾得此无停:或许能勾勒出这个池塘的形状。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诗人以“洗心亭”为题,抒发自己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思考与感悟。
前两联,写诗人两次来到山中寻径,但每次都只匆匆一睹而没有停留。这两句诗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他意识到,无论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还是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时间总是在不断流逝,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短暂的瞬间,用心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中间两联,诗人又回到了现实中,他站在水边亭子里,眺望着远处的景色。他注意到,这个水池虽然只有七笔,但却能勾勒出它的形状。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一种情感、一种意境,让人们能够在心中产生共鸣。因此,无论使用何种手法、何种技巧,只要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那就足够了。
尾联,诗人再次回到现实,他试图用语言去描绘眼前的景象。然而,他却感到无法做到,因为他觉得这个池塘的形状太简单、太单调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无奈与困惑。他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技巧、需要创新,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眼光。因此,他感到自己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描述这个美丽的池塘,只能留下一个深深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他的诗歌既富有哲理性又具有艺术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