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守彭城闻昔年,长堤亦得号髯仙。
涨波未到麦芒绿,绝胜西湖花柳妍。
【注释】
- 通守: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彭城:古地名,今属江苏徐州。
- 长堤:指苏堤。
- 髯仙:指苏轼。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因胡须很长,人称“髯仙”。
- 麦芒绿:指麦子还没有成熟时的绿色。
- 西湖:指杭州西湖,宋代时已为著名游览胜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苏堤的诗,写于南宋绍定年间。诗人以通守彭城闻昔年和长堤亦得号髯仙起兴,点明题旨。接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苏堤春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苏堤的喜爱之情。
首句写苏堤之长。苏堤,即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所筑。此堤自南而北,东接断桥,西抵栖霞岭,全长约十华里;又由湖中孤山直抵城下,故称长堤。它与白堤、杨公堤并列,号称“苏公堤”。宋初,改“公”为“守”,简称“通守”。此诗开篇便用“通守彭城闻昔年”,表明作者当时是“通守”。这既是交代自己官职,也表明这首诗是在回忆当年在彭城任通守时的景致。“通守”,即知州,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市。
第二句“长堤亦得号髯仙”则说,长堤也因此而得名“髯仙”,并由此引出苏轼的典故。据《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曾担任过彭城通判。《宋史·苏轼传》云:“(苏轼)治郡以惠爱为先,决大狱,平反屈法,不受一毫之谢。”他为人正直,关心民生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所以百姓为他建亭作记,以示纪念。后来,人们就把这条长堤称为“髯仙堤”。
第三句“涨波未到麦芒绿”,“涨波”是泛指湖水,这里借指春天到来,天气转暖,江水上涨。“未到麦芒绿”则表明春天尚未过去,江水尚未上涨,但此时江边的景色已经十分美丽了。“涨波未到”与“绝胜西湖花柳妍”相照应,写出了春天来临之时,虽然江水未涨,但已到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时节。这句诗通过对比,表现了春天到来的美好景象。
最后一句“绝胜西湖花柳妍”则进一步强调了苏堤的美丽。“西湖”指的是杭州西湖,宋代时已为著名游览胜地。“绝胜”则表示超过了西湖,无人能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苏堤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对苏堤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其优美的景观,更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