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迤逦接桃源,泽国观民鲜饱温。
侍卫囊金分赐与,惭无暇计子舆论。
宿迁,今属江苏。迤逦,曲折连绵不断的样子。桃源:传说中的美好地方,即桃花源。泽国,指湖泽之地。观民,观察民众。鲜饱温,形容人民生活富足。侍卫,指皇帝的近侍官。囊金,装满钱的袋子。分赐与,分给。惭愧,无地容身的样子。暇,空闲。计子议,议论。
堤上偶成 其四
堤上偶成,是苏轼在任徐州时写的一首七绝诗。此诗描绘了一幅徐州的自然风光图:徐州的地势低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徐州人民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注释:
堤上偶成 其一
堤(dī):河堤。偶(ǒu)成:偶然写成。
宿迁:今属江苏。迤逦(yí lǐ):曲折连绵不断的样子。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界,即《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泽国:指湖泽之地。观民:观察民众。《汉书·食货志》:“天下殷盛数州中,谷至石五百,牛车以万数,行乎五陵之间……”鲜:形容词,意思是“丰足”、“充足”。温:形容词,意思是“富裕”、“丰盈”。侍卫:原指宫廷侍卫官员,后来泛指皇帝身边的随从人员。囊金:装钱的口袋。分赐给:分配给。惭愧:没有地方容身的意思。暇:闲暇的时候。计(jì)子议:议论。
赏析:《堤上偶成》组诗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人在徐州任职期间,常常登上城楼远望,心中涌起许多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徐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徐州人民的喜爱和敬意。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流畅,富有感染力。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徐州的美好风貌和历史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徐州人民的感激和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