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鼓动听都昙,万物冯生海宇覃。
行气乘时明发驾,龙旌喜正指东南。
【注释】
壬午: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二月。阳和:指春天的暖风。鼓动:吹动、激发。听都昙:古印度国名,今尼泊尔境内。万物冯生:万物生长。冯生:生长。海宇:天地之间。覃(tán):广大深远的样子。行气:运转的气流。乘时:利用时机。明发驾:指发动战争。龙旌喜正:指宋神宗对出兵抗金的胜利而高兴。正:正好,适宜。
【赏析】
这首诗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二月,宋神宗派沈括出使辽国议和,沈括回朝后所写。诗中赞美了宋神宗出兵抗金胜利的消息传至辽国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对宋神宗出兵抗金胜利的喜悦之情。
首句“阳和鼓动听都昙”,描绘了春风拂过听都昙国,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阳和”指的是春天的暖风,它吹过听都昙国,使得那里的万物都得到了滋润,生长得茁壮。
接下来两句“万物冯生海宇覃”,描述了听都昙国之外的广阔天地间,万物都得到了生长的机会,它们的生长景象遍布于天地之间。这里的“冯生”指的是生长,它描绘了万物在春日阳光下茁壮成长的美好景象。
第三句“行气乘时明发驾”,表现了随着春季的到来,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正是出击的好时机。这里所说的“行气”可以理解为运转的气流,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出兵抗金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最后一句“龙旌喜正指东南”,描述了宋神宗得知出兵抗金的胜利消息后,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他高兴地将军队调往东南方向,准备继续对抗金军。这里的“龙旌”是指皇帝的旗帜,它象征着权威和尊严。而“指东南”则表示了宋神宗希望军队能够继续南进,以取得更大的胜利。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万物生长的美好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宋神宗出兵抗金胜利的消息的热烈欢迎和喜悦之情。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充满信心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