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时节绿阴滋,便是松风也觉怡。
那似常年方望泽,聒听谡谡蹙双眉。
【注释】
清晖阁:即清凉寺,建于唐代,为京城名胜之地。清晖阁是其主建筑,有楼阁三层,登临可远眺北京城全景。松风:指松林中吹来的风。
滋(zī):滋养、滋生之意。
那似:像。
聒听(guō tīng):声音嘈杂刺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登上清凉寺的楼阁,远望京郊的景色后,写下了这首咏物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后两句写听到松风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写到松树,而是通过松风来表现松树的特点。
“清和时节绿阴滋”,点明时间和季节——春末夏初,万物复苏之际。此时,天气晴和,阳光明媚,树木葱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给人以愉悦之感;
“便是松风也觉怡”,松风也是春天的产物,它吹动着树叶发出沙沙声,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这句既赞美了松树的生长环境,又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那似常年方望泽”,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松风比作常年生长在水边的泽中的芦苇草,它们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松风与芦苇草的不同之处:松风来自高大的松树,而芦苇草则生长在低矮的草丛之中。
“聒听谡谡蹙双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松风的声音及其给人的感受。谡谡(suì)形容风声细碎,仿佛在耳边低语;蹙(cù)双眉是指因为听到这种声音而皱起眉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听到松风时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力和敏锐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