籁是虚声耳听有,翠为实色目观无。
有无虚实色声外,谁识亭中真个吾。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大致了解,然后仔细阅读选项与诗句,到中去找答案。理解诗意,读懂诗句是关键。“籁”指风声,“翠”指翠绿的树叶。“实色目观无”的意思是“翠为实色目观有”,也就是翠绿色在视觉上是实实在在的。而“有无虚实色声外”的意思是“籁是虚声耳听有”,也就是风声在听觉上是存在的,但看不见、摸不着。最后两句“谁识亭中真个吾”的意思是“谁能够认识这真正的我”,意思是说,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赏析时可以从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艺术特点进行赏析。
【答案】
(1)翠绿的树叶在视觉上是实实在在的,而风声是虚无的,在听觉上却存在。(2)这首诗以翠绿的树叶和虚无的风声比喻人的外在表象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译文:
翠绿的树叶在眼前看得到,而虚无的风声只能听到。
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