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礼佛便鸣鞭,为爱万松眼界前。
却历千盘还万磴,从来不易是登仙。

【注释】①万松:指庐山。②天成礼佛,指庐山的自然环境,山形像佛,山色如佛。③鸣鞭:用马鞭击打,古代官吏出巡时用的仪仗。④眼界前:眼前。⑤千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⑥登仙:指登上山顶。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攀登庐山的经历。首句“天成礼佛便鸣鞭”,写自己登山,为的是观赏庐山的自然美景。次句“为爱万松眼界前”是说,看到万松岭前的景色,不由得为之陶醉,于是停下脚步观赏。三、四两句是说在游览过程中,作者经过了无数的山道和曲折的山路,但并不觉得难走,因为这里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又有令人赏心悦目的万松岭。最后一句“从来不易是登仙”,是说,这样的登山经历,对于作者来说,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没有什么值得稀奇的。全诗以记叙为主,描写了作者游览庐山万松岭的情景。

这首诗没有多少奇特之处。但作为一首游记诗,它却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在艺术构思上,此诗采用了由远而近的写法。首联写远景;颔联写中景;末联写近景。这种写法使读者仿佛随着诗人的足迹,一步步地走进庐山万松岭,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对这一景观的喜爱之情。其次,此诗语言简洁朴素,不事雕琢。全篇仅用“鸣鞭”、“眼界前”、“盘”“磴”等词语,便把庐山万松岭的雄姿大观勾勒出来,使人读来感到清新明快。最后,此诗还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刻画。例如,“鸣鞭”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出城时的威武气度,又表现出他急于登临的心情;“眼界前”三个字,既表现了诗人对万松岭前的美景的喜爱,又暗示了诗人要登上这山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