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妒山腰称趵突,却从林顶落飞泉。
高高下下虽殊状,九地灵机接九天。

【注释】

“再题桃花寺”句:再题,即重题。桃花寺,在山东济南长清县西南四十里,以桃花春景著名。八景,为济南名胜之一。唐时已著录。此诗是作者游山后所作。

“似妒”二句:似妒,形容泉水飞泻的气势如嫉妒山腰上的涌泉一样。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从地下冒涌而上,声若奔雷,震撼山谷。

“却从”二句:却从,意谓泉水从林顶流落下来。林顶,指山腰以上树林顶端。

“高高下下”二句:高高下下,形容泉水在高低不平的水石间流淌。虽殊状,犹言虽然形态各异。

“九地”二句:九地,指泉源所在的地面。灵机,比喻泉水变化多端、富有神韵。接九天,形容泉水的气势与天地相连。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天宝六载(747)春游济南时的所见所感之作。《旧唐书·文苑传》云:“杜甫尝登泰山,因观其异境而作歌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见他对于登临泰山有极大的兴趣,也说明他向往登高山远望,俯瞰天下的豪迈情怀。《水经注》引《春秋左传》说:“夫济水者,河之源也;而泺水又济水之源也,故曰‘导源’。”所以杜甫将济南比之为济水的源头。而济南的八景则包括了泉水和山水之美,这正与杜甫所追求的“登高望远”的意境相吻合。

诗中用词精当,形象鲜明,把泉水飞泻的气势描写得淋漓尽致。前两句写泉水从山腰冒涌而出,声势浩大,犹如在嫉妒泉中的涌泉。接着写泉水从林顶流落下来,跌宕起伏,形成一幅飞泉挂壁的奇景。第三句“高高下下虽殊状”,描绘出泉水在高低不平的水石间流淌的情态。最后一句“九地灵机接九天”,既指泉水的泉源所在的地方就在大地之中,更是指泉水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连接天空与大地。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雄浑壮美,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