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得溪纱重染朱,剪来曾不费工夫。
曰名曰象凭人谓,试问群芳自识无。
注释:
金廷标写意秋英十八种 其十八 剪红纱
浣得溪纱重染朱,剪来曾不费工夫。
曰名曰象凭人谓,试问群芳自识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秋天中各种花朵的观察与思考。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溪边的纱被洗涤后,再次染上红色的染料。这里的“溪纱”和“重染朱”都是形容颜色的变化,通过颜色的对比,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诗人描述了一种名为“秋英十八种”中的“剪红纱”。这个描述既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也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诗人通过“剪来曾不费工夫”这一表达,强调了这种花的特性,即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就可以轻易得到。
诗人转向对其他花朵的思考:“曰名曰象凭人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他认为,这些花的名称和形状都有一定的道理和规律,而人们往往只注重名字或者外表,而忽略了它们的真正价值。
诗人以“试问群芳自识无”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的思考。他认为,虽然人类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来了解自然,但真正的认识还是来自于自然的本身。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去强行改变它。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中各种花朵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语言和文字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