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陆以来批判春,花中南史属斯人。
胜他栀蜡其言者,牛鬼蛇神吓鬼神。
【注释】:
栗陆:指晋代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批判春:指讽刺春天。南史属斯人:指春秋战国时的楚人屈原。牛鬼蛇神:指各种妖魔鬼怪,比喻社会上的丑恶之徒。吓鬼神:形容其言辞惊心动魄,令人畏惧。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句以“栗陆”二字领起全诗。“栗陆”,即晋朝左思的《咏史诗》八首,其中第一篇就写到了“南史属斯人”。所谓“南史”,就是战国时楚国屈原所写的《楚辞·九歌·国殇》中的《礼魂》一篇。《国殇》中歌颂了楚国将士在战火中英勇牺牲、忠贞不屈的精神。而作者在这里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诗人屈原。所以“栗陆以来批判春”一句的意思是:从栗陆时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对春天进行批评。第二句“花中南史属斯人”是承接上句而来的,说屈原是我国古代花木兰般的巾帼英雄,也是我国花中南史的人物。这里的“南史”是指屈原的《楚辞》。这两句意思是:自栗陆以来,人们就对春天进行批评;而在花中,屈原便是像花木兰一样杰出的巾帼英雄。
“胜他栀蜡其言者”是第三句。栀蜡,是一种香草,也作栀子,这里用来比喻屈原的文辞。其言者,指屈原的文辞。这句意思是:比那些用栀子的香味来掩盖自己缺点的人的文辞要好得多。第四句“牛鬼蛇神吓鬼神”是最后一句,意思是:那些牛鬼蛇神都能使鬼神都感到害怕,那么屈原的文辞就更能使鬼神感到恐惧了。这四句是诗人对于屈原的评价和颂扬。
此诗是作者在1940年5月7日所作,当时作者正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因抗战需要,学校提前放暑假,于是作者便到城口去度假,途经城口老街,看到许多卖花的姑娘,想到屈原的《离骚》里有“芳菲菲其弥章”等句,遂作此诗。这首诗的体裁是七律,共四联。首联“栗陆以来批判春,花中南史属斯人。”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第二联“胜他栀蜡其言者,牛鬼蛇神吓鬼神。”是全诗的中心句,意思是:比那些用栀子的香味来掩盖自己缺点的人的文辞要好得多。第三、四两联则是诗人对屈原的赞颂和颂仰。
此诗是一首七律,但与一般的律诗相比,它的结构较为自由。一般律诗每首八句,而此诗有七句,中间两联各六句,都是五言,前后两句各四句,也都是七字。这种格式,可以视为律诗的一种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