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曳耕犁或散闲,陶家寓意不言间。
若论本分相应句,便见终须悟八还。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有时拉着犁,有时散散步,陶渊明在画中寄寓着寓意,他不言自明。

如果说到本分,那么便应当悟透八还的道理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范子岷所绘的牧牛图卷所作的跋文。诗人用禅语而不精,因此也以同样的禅语来题写跋文。诗中通过描绘牧牛人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诗中的“或曳耕犁或散闲”,描绘了牧牛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有时拉着犁,有时散散步,这种对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牧牛人的忙碌与悠闲。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牧牛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陶家寓意不言间”,这句话揭示了画卷中的寓意。诗人认为,陶渊明在画中寄寓着深远的寓意,而这些寓意并非直接表述出来,而是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这种解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若论本分相应句”,这里涉及到了佛教中的八还道理。八还是指佛经中的八种还债的方式,即“应、报、随、念、施、作、愿、力”等八种方式。诗人在这里用“本分”来指代这些还债的方式,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本分行事,从而悟透八还的道理。

“便见终须悟八还”,这句话总结了诗人的心得体会。诗人认为,如果能够理解并践行八还的道理,那么最终就能够悟透生活的真谛。这种领悟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面对和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牧牛人和画卷中寓意的描绘和解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八还道理来深化主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思想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