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佳山似真画,或称佳画即真山。
世情定论曾谁是,我亦疑黂于此间。

【注释】

罨画窗 其二:在窗上画山水,叫罨画。罨画是宋时流行的一种图画,以绢为底,用各色颜料描绘山水、花木等。此诗是作者对罨画的一种看法。

佳山似真画:把山水画得逼真如真的山峰。

或称佳画即真山:有人称赞说,这画上的山峰就像真正的山峰一样。

世情定论曾谁是:世人对此有何种看法呢?

我亦疑黂于此间:我也怀疑这是否真的是如此!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前两句写画中的山,后两句写自己对画中山的质疑。

“见说佳山似真画,或称佳画即真山。”第一句是说,有人称赞说,这画上的山就像真的山一样,第二句是说,有人说画中的山就是真的山。

诗人对这幅画提出了疑问:“世情定论曾谁是,我亦疑黂于此间。”“世情”指人们的看法和态度,“定论”是指经过众人公认的判断,“谁”指谁来下结论。“黁”同“疑”,意为怀疑。意思是说,世上人对此有何种看法呢?诗人也怀疑这是否真的是如此!

从全诗看,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豁达大度胸怀。

【译文】

听说好的山水画像真的一样,有人称赞说,画中山水如同真的一样,有人认为画中就是真的山。

世情定论曾谁是,我也曾怀疑过这里。

赏析:

《罨画窗·其二》是宋代苏轼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见解。作者认为画中的山水虽然逼真,但未必能代表真实的自然山水。他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态度。

首句写画中的山。作者通过“见说”一词,引出了人们对画中山的赞誉。接着,他用“或称”一词,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此的看法。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画中山的质疑之情。他认为画中的山虽然逼真,但未必能代表真实的自然山水。因此,他对画中山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次句写画中的景致。作者通过描绘画中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画中景致的欣赏。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画中景致的赞美之情。他称赞画中的景色如同真实世界中的美景一般,让人陶醉其中。然而,他也意识到这只是一幅作品,无法真正代表真实的自然山水。因此,他对画中景致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第三句写作者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他通过“世情定论曾谁是”这一反问句,表达了他对世间看法的反思。他认为世间的人对此的看法各不相同,而每个人的看法都未必正确。他进一步通过“我亦疑黁于此间”这一句子,表达了他对画中景致真实性的怀疑之情。他认为尽管他欣赏画中的景致,但他也怀疑这里是否是真正的美景所在。

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对画作真实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