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若仰北峰垂,呼吸相通练色披。
入影澄波浑一合,湖心亭上会心时。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游览西湖十景时所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歌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南峰若仰北峰垂,呼吸相通练色披。
这句话描绘了两峰相对的景象,南峰仿佛是在仰视北峰,而北峰则像是在垂下身体。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山峰之间的亲密无间,就像是一对恋人般相依相伴。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两峰之间的联系紧密,如同呼吸相通,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入影澄波浑一合,湖心亭上会心时。
这句话描绘了湖水与山影相映成趣的景象。湖水清澈透明,与山影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而当人们在湖心亭上远眺这景象时,心中会产生一种共鸣,仿佛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契合。
注释:
南峰若仰北峰垂 - 南峰仿佛是在仰视北峰;若:仿佛、好像。
呼吸相通练色披 - 两峰之间的联系紧密,如同呼吸相通,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入影澄波浑一合 - 湖水清澈透明,与山影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湖心亭上会心时 - 人们在湖心亭上远眺这景象时,心中会产生一种共鸣,仿佛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契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双峰插云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两座山峰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感受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句中的“呼吸相通”、“浑一合”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山水间的密切联系,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表达诗人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