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胎俯仰八金刚,闻道形传道子唐。
不及赵州文武水,至今功德浴空王。
【注释】
新城道中杂咏六首 其五:开善寺
藤胎俯仰八金刚,闻道形传道子唐。
不及赵州文武水,至今功德浴空王。
藤指佛教中的八宝之一——藤,即佛家所讲的“八正道”(见《楞严经》)。
八金刚:佛教传说中有八大金刚保护佛法的,又称护世四天王,即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中央毗卢遮那。
“闻道”:听到佛法。
“道子”:即达摩,是禅宗初祖。
“文武水”:指达摩东渡时,曾从海路到达广州,在海上遇到大风浪,船只几乎覆没,后遇一位姓周的船主,他请达摩登岸,并在家中供养,因此称这位姓周的人为“文武”。
“功德”:《法华经》有云:“一切诸佛及诸众生皆应作佛。”“功德”,指佛菩萨为众生所做的一切利益事情。
“浴空王”:意为以佛法之利,使无量众生得到解脱,如同佛陀(释迦牟尼)被喻为“水中月”、“空中花”一般,虚幻而不可触及。
【赏析】
这首杂咏诗通过赞美达摩大师,来赞颂佛法的伟大和广大。
开头两句用“藤胎”比喻“八金刚”,这是对达摩的尊称。达摩被称为“西天二十八祖”中的第一祖,所以称为“道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达摩就是那位从印度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圣者”。
第三句是说“赵州文殊”没有“武神”那么出名,但他的佛法却流传千古。这里的“赵州”指的是赵州从稔和尚,他是禅宗临济宗的创始人。
最后三句是赞叹“达摩”的功德。前两句赞扬达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行为,虽然途中遭遇了困难(如船只失事等),但最终依然坚持完成了弘法大业。
结尾三句则是赞扬达摩本人。“功德”在这里是指他的教诲和教化,使无数人得到了解脱和救赎。“浴空王”则是指佛法像水一样普润一切众生,使他们都得以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达到涅槃的境地。